〈鴻海法說會看點〉AI伺服器業務Q3有望成長170%!全年兆元營收穩了?

投資慧眼Insights-鴻海法說會上輪值CEO楊秋瑾揭示,AI伺服器已成營收新霸主,更預告Q3機櫃出貨有望暴衝300%!
鴻海(2317)今(14)日法說會由輪值CEO楊秋瑾首度擔綱主持,端出亮眼展望。面對第三季營運,楊秋瑾信心喊出將迎來「顯著季增與年增」的雙成長格局。
AI伺服器強勢登頂成新霸主
楊秋瑾在法說會中揭示鴻海第二季營運亮點,在AI伺服器需求強力驅動下,集團營收、營業利益及稅後淨利全數締造歷年同期新高紀錄。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雲端網路產品(含AI伺服器)營收佔比一舉衝上41%,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9個百分點,歷史性地超越消費智能產品,正式躍升為鴻海最大的營收支柱。
她強調,AI並非一時熱潮,而是「長期結構性成長」趨勢,客戶相關的資本支出動能甚至可望延續至2026年之後。為鞏固此一領先優勢並滿足強勁需求,鴻海近期更以增資換股方式策略結盟東元電機,加速模組化資料中心(MDC)的發展,提供客戶更快速部署的解決方案。同時,整合美國俄亥俄廠產能,深化北美關鍵市場的佈局實力,直接在地服務客戶。楊秋瑾指出,鴻海將是引領AI發展的領導廠商之一。
全年兆元營收在望
鴻海對AI伺服器的成長動能深具信心。第二季AI伺服器營收年增已超過60%,第三季預估年增超過170%、機櫃出貨季增300%的展望,展現了增長曲線的陡峭程度。基於此強勁勢頭,楊秋瑾在法說會上明確宣示「全年AI伺服器營收超過兆元」的目標篤定達成。
她更預期,2026年的AI市場需求仍將持續暢旺,顯示鴻海在這一波AI革命中已卡位關鍵角色。鴻海也點出其作為ICT產業核心引擎的五大優勢:垂直整合能力、研發技術能力、規模經濟、全球布局,以及掌握AI趨勢,這些都是支撐其AI伺服器業務持續高速成長的關鍵基礎。
四大產品展望冷熱互見
儘管整體第三季展望樂觀,鴻海旗下四大產品類別的表現卻呈現明顯分歧。
消費智能產品雖受惠於新產品備貨需求,預期將有強勁的季成長動能,但受到匯率負面衝擊影響,全年展望可能由原先預估的持平轉為衰退。雲端網路產品在AI伺服器與通用伺服器需求雙重支撐下,不論季對季或年對年都將展現強勁成長,無疑是全年營收增長的最大貢獻來源。電腦終端產品則因上半年客戶提前拉貨、以及去年同期有新品上市墊高基期,第三季預估將呈現季減與年減。元件及其他產品則因出貨增加,可望繳出季、年均增的穩健表現。
財務長黃德才在法說會中特別提醒匯率波動的潛在影響。他重申,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元,將影響集團營收約3%、毛利率約0.1%。以第三季假設的平均匯率29元相較去年同期的32.3元,升值幅度約達10%,確實對毛利率與營益率構成壓力。不過,黃德才強調,鴻海將透過持續的營收成長與嚴格的費用管控來抵銷此衝擊,加上近期匯率走勢已趨於穩定,集團維持全年營益率持平的目標不變。
此外,全球關稅政策的潛在變化,也是鴻海需審慎應對的外部挑戰。楊秋瑾表示,雖然關稅政策變化是挑戰,但憑藉鴻海的全球佈局,有信心能將其轉變為競爭優勢。
電動車佈局穩步推進
除AI伺服器這顆耀眼明星外,鴻海在電動車(EV)領域的佈局亦持續穩步推進。楊秋瑾透露,備受關注的Model B電動車將於第四季完成上市準備,Model C則已進入北美認證階段。同時,與日本三菱汽車簽署的正式合約,將推動鴻海電動車於2026年下半年進軍澳洲與紐西蘭市場。在關鍵零組件方面,高雄和發的電池廠已進入量產階段供貨客戶,而高雄橋頭的電動巴士廠則預計第四季取得使用執照,目標在今年底啟動生產。軟體生態方面,鴻海更與國際大廠Elektrobit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名為「EV.OS」的全新軟體平台,持續深化智慧座艙與人機介面技術的競爭力。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