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A股的乳業概念股大幅上漲,截至收盤,西部牧業(300106.SZ)、騎士乳業(832786.BJ)均漲超6%,貝因美(002570.SZ)、燕塘乳業(002732.SZ)、妙可藍多(600882.SH)、光明乳業(600597.SH)均錄得上漲。
港股方面,現代牧業(01117.HK)、澳優(01717.HK)、中國聖牧(01432.HK)、優然牧業(09858.HK)、中國飛鶴(06186.HK)亦上漲。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後,多地相繼出台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如《河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圍繞「202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的核心目標,提出5大行動24條舉措;《海南省提振和擴大消費三年行動方案》提到,2025年至2027年,海南將統籌各級財政資金100億元以上,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國内消費市場呈現出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這也為乳制品行業注入了復蘇動能。
有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市場風格面臨切換,在消費預期好轉、乳制品緩慢復蘇的背景下,資金開始關注乳業概念股,相關個股迎來反彈。此外,近期「2025中國乳業技術博覽會暨乳業嘉年華」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對于市場情緒亦有一定的提振。
不過,乳制品行業近年來周期性矛盾加劇,上市乳企業績普遍承壓。從剛剛公佈的今年一季報看,整個產業鏈似乎仍未走出「低谷」。
2025年一季度,伊利股份實現營收329.38億元,同比增長1.46%,實現淨利潤48.74億元,同比降低17.71%;一季度光明乳業實現收入63.68億元,同比降低0.76%,實現淨利潤1.41億元,同比降低18.16%。
兩家龍頭企業的盈利表現疲軟,但兩家公司的營收表現似乎已顯現出復蘇的態勢,光明乳業的一季度營收降幅相比去年同期明顯收窄。
而相比之下,地方乳制品企業日子則不大好過。燕塘乳業、西部牧業今年一季度的營收降幅仍在繼續擴大,降幅分别為11.81%、20.87%。
有機構指出,我國奶業正面臨著挑戰,包括乳品消費市場疲軟、原料奶供應過剩等情況,產業鏈的日子整體不算好過,乳制品行業供需格局仍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内乳制品行業的「出海」趨勢愈發明顯。今年3月份,中國飛鶴創始人冷友斌表示,公司正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嬰兒奶粉,特别是在高出生率的國家和地區。加拿大工廠生產的產品已在加拿大沃爾瑪上市;在東南亞市場方面,公司產品預計6月份左右進入菲律賓,接下來是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
上述案例僅是冰山一角,有分析師表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對乳制品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消費潛力巨大。乳企深耕出海市場,有利于走出當前的困境,突破國内市場的增長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