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創新藥是港股市場走勢最為強勁的板塊之一,僅次於有色金屬、加密貨幣、芯片等少數板塊。
不過,在飙升過後,創新藥板塊進入了調整期,百濟神州(06160.HK)、翰森製藥(03692.HK)等一些概念股還在高位盤整,石藥集團(01093.HK)、恒瑞醫藥(01276.HK)更是自高點累跌超過25%。
而就在大漲之後的盤整之際,創新藥板塊又接連迎來了利好消息!
利好消息頻傳,創新藥企三季報亮眼
從今年中期業績來看,恒瑞醫藥、信達生物(01801.HK)、華領醫藥-B(02552.HK)等多股實現營收、利潤大幅增長,顯示出港股創新藥板塊的盈利能力迎來顯著改善。
彼時,西南證券研報中指出,創新藥產業已步入一個以盈利驅動為主的新週期,基本面已明確出現拐點。頭部企業在商業化產品的推廣中實現盈利,海外的授權及全球臨床突破也在加速研發價值的轉化。此次產業趨勢的變化標誌著十年的技術積累正在逐步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成果。
而在近期,一些創新藥企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其中一些公司取得了亮眼表現。
創新藥龍頭之一的百濟神州發佈的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總收入為14.12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其中,產品收入為13.95億美元,同比增長40%。
利潤端,期内GAAP淨利潤為1.25億美元,同比飙升203%,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為3.04億美元,同比飙增489%,主要得益於收入增長及經營槓桿改善。
另外,2025年第三季度,百濟神州的自由現金流為3.5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或是得益於業績的強勁增長,百濟神州還在三季報中上調了2025年全年的業績指引。
而另一家創新藥龍頭企業恒瑞醫藥(01276.HK)於10月27日發佈的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達74.27億元,同比增長12.72%;實現淨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9.53%;期内扣非淨利潤13.17億元,同比增長16.89%。
恒瑞醫藥業績報告還顯示,第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飙增209.78%至48.10億元,主要繫期内藥品銷售及海外授權首付款收到的現金增加,表明公司在授權「出海」方面進展不俗。
此外,信達生物第三季度的產品收入超33億元,同比增長約40%,超出市場預期;康希諾生物(06185.HK)、榮昌生物(09995.HK)等一些創新藥企的三季度利潤也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出海」潮持續!License-out總金額破千億美元
除了業績方面的消息外,授權「出海」方面也是頻傳利好。
據醫藥魔方數據,2025前三季度中國License-out總金額共計920.3億美元,如果再加上第四季度已經披露的數據,年内中國創新藥對外授權總金額當前已突破1000億美元,創出新高,且遠超2024年。同時,這也是中國創新藥出海歷史上首次單一年度對外授權規模達千億美元量級,意義非凡。
其中,於11月3日,藥捷安康-B(02617.HK)宣佈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Neurocrine Biosciences(NBIX.US)達成NLRP3抑製劑開發合作。Neurocrine獲授予在大中華區以外開發、製造及商業化藥捷安康NLRP3藥物平台中的NLRP3抑製劑的獨家權利,藥捷安康擁有在大中華區(内地、香港、台灣、澳門)開發、製造及商業化NLRP3抑製劑的權利。
根據協議,藥捷安康將有權獲得預付款,並且根據Neurocrine的開發和商業化進展,公司可能會收到與研發里程碑和銷售里程碑相關的進一步里程碑付款,該協議的總潛在價值約為8.82億美元。
另外,信達生物與武田製藥(TAK.US)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全球範圍内共同開發新一代IO基石療法IBI363,並在美國共同商業化,武田製藥將在共同治理和協同一致的開發計劃下主導相關工作;同時,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63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地區的商業化權益。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43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獨家權益。此外,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001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權益的獨家選擇權。
信達生物還將獲得每個候選藥物在大中華區以外的潛在銷售分成(IBI363美國市場為利潤損失共擔模式)。
在此次的合作中,信達生物將獲得高達12億美元的首付款(包含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還有權獲得合計最高可達102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此次合作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14億美元。
據悉,信達生物此次的交易總金額刷新了國產創新藥對外BD紀錄,同時也是全球生物製藥領域,預付款超10億美元的交易合作中,總金額排名第二的交易。
總的來看,年内中國創新藥對外授權總金額突破1000億美元創出新高的表現,充分彰顯了國内創新藥企的研發實力在近些年實現了「飛躍式」提升。
創新藥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在業績改善疊加「出海」熱潮等因素的推動下,創新藥概念股在今年迎來了爆發上漲。雖然板塊在近期遭遇盤整,但從機構的觀點來看,創新藥行情後續依然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光大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從三季度業績來看,頭部創新藥公司產品銷售持續放量疊加部分公司收到BD(商務拓展)交易首付款帶動業績增長。隨著這些利好因素持續,創新藥行業業績快速增長趨勢有望延續。
中泰證券研究人員指出,8月至10月創新藥的調整是相對良性的,行業基本面並未出現負向變化且持續正向發展。隨著三季報披露完畢、市場風格切換,醫藥板塊有望迎來新一輪上漲,建議持續關注創新主線、基本面改善的板塊及個股。
東吳證券研究人員表示,展望2026年,創新藥仍將是醫藥行業的投資主線,主要原因包括我國創新藥企國際地位上升、BD出海交易井噴式增長等。
哪些創新藥企有望入選新一屆百強榜單?
儘管前路仍有艱險,但在政策全鏈條護航之下,盈利拐點已經顯現,出海交易也迎來爆發,這些為創新藥的進一步發展打開了廣闊發展空間,正推動行業向著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佈局持續前進。
在此背景下,自成立以來便高度關注創新藥行業前沿動態的「港股100強」評選,始終積極順應產業變革趨勢。創立十餘年來,榜單持續優化結構、增設多個細分板塊,力求更全面、及時地捕捉港股市場中的創新藥產業新趨勢。
第十二屆「港股100強」評選活動進入衝刺階段,預期12月8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屆評選活動擬增設多個細分榜單,重點關注創新藥、CRO、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深度呼應當前產業發展熱潮。
此前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等創新藥企已經多次入選歷屆榜單。此次又有哪些創新藥企能憑借技術突破、市場表現等卓越特質,在這場權威評選中脫穎而出?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