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京東(09618.HK)的動作特别多:高調入局做外賣砸美團(03690.HK)的場子,用生態協同撬動攜程(09961.HK),最近更聯合廣汽、寧德時代(03750.HK)推出「京越V1」,要在輿論場上與風頭正勁的小米(01810.HK)分庭抗禮。
只不過,與小米「智能汽車是四個輪子加手機」的叙事不同,京東主打輕資產生態:由廣汽埃安負責研發製造,寧德時代以巧克力換電技術破解續航焦慮,京東主導銷售與售後閉環。
緊接著,京東又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新能源無人智能化車型開發及全場景的汽車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
此外,京東與寧德時代的戰略合作協議,除了聯合廣汽推出「國民好車」外,雙方還會在電池消費市場全渠道服務、綠色運力、物流倉配及零碳園區、工業品供應鏈數智化、行政物資及員工綜合服務、數據中心、海外業務發展伴隨式服務等多個領域深度合作。
京東為何到處「攪局」?
好多人覺得它在「搶别人飯碗」,其實沒那麽復雜,它就幹了兩件事:一是讓大家常打開京東(解決「買家電才想起它」的問題),二是把自己多年攢下的倉庫、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等等有價值的「家底」用起來(别讓資源閑著),看能不能再延伸一下建立(擴大生態圈)。
拉人氣,提高消費頻次
京東以前給人的印象是買家電、手機,或者「雙十一」、618才去湊一下熱鬧,但購物節一年就兩次,買手機、電器這些耐用品,兩三年才可能置換一次,加上淘寶、抖音電商、拼多多(PDD.US)的圍剿,京東備受冷落。
美團則不同,尤其在一線城市,外賣、買菜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大家打開頻率特别高,京東也想讓自己「經常被想起」,所以專門挑了「高頻消費」的領域下手:
做外賣:讓你點飯時也打開京東
京東搞外賣,沒走復雜路子——先喊商家入駐不抽佣,一下子吸引了幾千家店;再給用戶發補貼,新用戶點單可能就花幾塊錢。這麽一來,每天有兩千多萬單外賣從京東走,也就多了起碼幾千萬人每天打開京東APP的人。
更關鍵的是,有人點完外賣,看到旁邊推的家電、日雜商品優惠券,可能就順手買個微波爐——相當於用「吃飯」的需求,帶動了「買家電」的生意。
佈局社區店:讓你在家門口就能找京東
京東也通過「七鮮」涉入一線城市生鮮賽道,在APP下單,30分鍾就能收到菜,直逼美團的小象超市;下沉市場就開大超市,賣平價糧油米面,讓老百姓日常採購都能碰到京東,慢慢就覺得「京東不只賣家電,也能過日子」,以此來培養用戶習慣,增加使用頻次。
盤活「家底」:倉庫、物流這些資源,也能提高使用率
京東幹了二十多年,最值錢的不是APP,而是全國的倉庫、物流網、跟廠家直接拿貨的渠道,以及更重要的供應鏈數字化能力。以前這些資源只用來送家電、手機、日用品,有點「大材小用」,現在可以跨界做外賣、生鮮,甚至汽車,增加這些固定資產的重復使用,攤薄成本一下就降起來了。
例如酒旅場景,將物流網絡延伸出「行李前置送達」服務,將履約能力轉化為差異化體驗,進一步反哺銷售業務。
又例如在汽車領域,京東依託3億用戶消費數據,精準鎖定目標人群的核心需求,還捆綁車衣定製、終身養護等一站式服務,利用合作門店、試駕用戶數據等優勢提高銷售效率。還利用其供應鏈的優勢,通過全國倉儲體繫實現「配件當日達」,有效活化資源。
京東還可將服務工業企業的「太璞供應鏈繫統」用於車企,助力廠商優化採購流程,縮短採購週期,降低採購成本。
擴大生態圈
京東進入酒旅領域,劉強東就透露是要發揮其供應鏈、物流和支付等方面的優勢,將電商的物流能力延伸到從酒店採購供應鏈到旅客行李託運等領域,同時進一步擴大其金融支付等的用戶使用範圍。
京東進入汽車領域,是其擴大生態圈戰略中最具野心的一環。這遠不止於增加一個銷售品類,而是對其整個生態繫統協同效率的終極壓力測試。
通過「京越V1」等項目,京東將自身定位為「生態整合者」而非「製造商」。它試圖打通從消費數據洞察、線上銷售、線下交付到售後服務的全鏈條,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汽車消費閉環。在這個閉環内,用戶的每一次互動——無論是點外賣積累的消費信用,還是使用京東白條的支付習慣,都可能成為其未來購車時的評估依據或金融工具。
更重要的是,京東將汽車視為其線下服務網絡的「錨點」。一旦成功,遍佈全國的「京東養車」門店將與七鮮超市、京東家電專賣店等一起,構成一個深入社區毛細血管的實體服務網。這個網絡不僅能承接高頻的日常需求,更能支撐低頻但高價值的汽車服務,極大地提升了整個地面部隊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光環下的陰影:跨界擴張的隱憂與代價
激進的跨界戰略如同一把雙刃劍。
在帶來無限想象空間的同時,也為京東埋下了不容忽視的隱患。
巨大的財務黑洞:2025年第2季,京東度新業務高達147.8億元人民幣的虧損,主要源於外賣等業務的無底線補貼。
這種「燒錢換市場」的模式能否持續?資本市場已用下跌的股價表達了疑慮,今年以來京東的H股累計跌幅已超3%,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數累漲超34%。
如果其他的跨界同樣需要巨額投入來培育市場,京東的利潤表將承受更大壓力。
「協同效應」的幻滅風險:理論上,流量與業務可以完美協同。但現實中,用戶心智的遷移並非易事,京東外賣暫停補貼後,是不是還能留住用戶,騎手產能不足而導致外賣訂單延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會不會最終還是輸給美團和淘寶閃購,其結果仍是未知數。
核心業務面臨侵蝕:四處樹敵的擴張方式,迫使京東在多個戰線同時作戰。這種戰略分散可能導致管理層精力不濟,資源被過度攤薄,甚至可能讓淘寶、拼多多等老對手趁虛而入,動搖其賴以生存的3C和家電基本盤。
思考:在進取與務實之間,價值重估的契機
京東的跨界,是一場基於其核心資產、面向增長焦慮的押注。
它期望利用生態協同的效率戰勝專業壁壘,以其用戶基數與數據價值撬動萬億級的新市場。但這場戰役的風險也顯而易見:資源分配失衡、盈利增長承壓、協同效率不足。
這場戰略轉型的成敗,短期内難以定論,但其決心與行動力已不容小觑。
值得關注的是,一年一度的「港股100強」評選活動即將盛大開啓,該評選旨在評選出香港資本市場最具實力的上市公司。憑借其在跨界生態構建上的大膽探索與依然穩固的核心零售底盤,京東無疑是第十二屆「港股100強」榜單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無論其跨界故事的終章如何書寫,京東都已用實際行動向市場證明:它不願只做那個「賣家電的京東」,而是要成為一個深入用戶生活方方面面的「全域經濟服務體」。其最終價值能否獲得資本市場的重估,或許在即將公佈的第十二屆「港股100強」榜單中,我們就能窺見一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