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儘管多項通常利多日元的因素正在轉向,但日元近期依舊持續走軟。自高市早苗在10月初就任日本首相以來,日元已成爲G10貨幣中表現最差的一個,市場愈發擔憂政策前景混亂以及利差邏輯正在失效。
在日元持續承壓的背景下,日本國內政策信號格外引人關注。日本首相官邸週一發佈公告稱,高市早苗將於週二下午3:30(東京時間)與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舉行會面,這是她上月就任以來與央行行長的首次正式會談。
(截圖自路透社)
公告還顯示,高市將在下午4:15出席政府稅制調查會會議。
作爲大規模財政支出與持續貨幣寬鬆的堅定支持者,高市已在多個關鍵政府委員會中任命主張低利率的官員,這類政策組合通常會壓低日元價值。
同時,儘管植田和男近期暗示最快可能在下個月加息,但高市早苗與財長片山皋月已明確表達對短期加息的反對態度,強調當前通脹尚未「可持續地」達到日銀政策目標。政策分歧進一步加深了市場對日元走勢的困惑。
消息傳來之後,歐元兌日元急漲逾40點,漲穿180至190.010高點,創歷史新高,日內整體漲超0.2%。
(歐元/日元小時走勢圖,來源:FX168)
美元/日元則短線拉昇30點,刷新日高至155.301。
(美元/日元小時走勢圖,來源:FX168)
市場普遍預期,日本與其他主要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差距將逐步收窄,尤其是在美聯儲未來可能進入降息週期、日本央行同步推進正常化的背景下。然而,根據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日元的持續疲弱「頗具謎團」。
報告指出:日本與美國的預期利差已明顯向日元有利方向發展,但日元仍不斷走弱,罕見脫離利差走勢;日本實際利率過低雖是原因之一,但難以解釋如此大的背離幅度。
凱投宏觀副首席市場經濟學家 Jonas Goltermann 指出,套息交易(carry trade)仍是日元疲軟的重要推手。在全球利差環境依舊有利的情況下,投資者繼續大量借入低成本日元投資高收益資產,加劇了日元的下行壓力。
Goltermann表示,類似的「利差與匯率脫軌」曾在去年出現,最終因匯市干預、美國經濟數據走弱以及日銀意外加息而迅速回調。雖然當前的套息倉位不如去年極端,但「仍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外界認爲高市的刺激政策可能引發財政擔憂的觀點,Goltermann並不認同。他指出,日本當前仍維持小幅財政盈餘,有能力適度放鬆財政政策。
「儘管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今年大幅走高,但仍處於絕對較低水平,尤其是在日本通脹似乎終於正在正常化的背景下。」他寫道。
日元被「極度低估」 跌回20世紀70年代水平
從長期估值衡量來看,日元已被嚴重低估。在實際貿易加權基礎上,日元已跌至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弱水平。日本在2021—22年能源衝擊期間嚴重惡化的貿易條件已改善,經常賬戶也回到大規模順差區間。
根據經合組織(OECD)購買力平價(PPP)指標,日元相對美元的低估程度「與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任何一項G10貨幣的低估幅度相當」。
Goltermann強調,單靠低估無法推動日元反彈,真正的反轉需要強勁催化劑,推動市場重估,並迫使套息交易平倉。干預能提供短暫提振,但如果缺乏基本面轉變,其影響有限。
更強的觸發因素可能包括:美國或全球經濟出現下行,迫使主要央行開啓全面寬鬆週期;日本央行加快政策正常化,而其他央行繼續降息。
凱投宏觀的基準情景仍是第二種。他們預計未來日元將逐步收復部分失地,預測美元兌日元(USD/JPY)今年底回落至約150,到2026年底進一步下跌至約140。
總體來看,日元的疲弱不僅由利差驅動,還受到套息交易、政策分歧、結構性低實際利率以及長期通縮慣性的共同影響。在日本央行迎來關鍵政策窗口、全球貨幣週期可能轉向的背景下,日元未來數月的走勢可能迎來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