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從表面數據來看,美國勞動力市場似乎仍然繁榮:職位空缺數幾乎與失業人數相當,彷彿「人人都有工作可做」。然而,深入觀察數據背後,卻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市場上的職位空缺數量持續高企,表面上顯示企業招聘需求旺盛。然而,將「職位空缺」(openings)與「實際錄用人數」(hirings)對比後發現,這些職位中有相當一部分從未真正被填補。
事實上,自2024年初以來,美國每月職位空缺數平均比實際招聘數多出約220萬個。這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正面臨一個持續性問題——所謂的「幽靈崗位(ghost jobs)」,即看似存在、實則無人招募或無意填補的職位。
「MyPerfectResume」職業平臺本週發佈的一份名爲《幽靈崗位經濟(The Ghost Job Economy)》的報告指出,美國的就業市場「在紙面上看似強勁,但其中的機會很多都是幻象」。
該平臺職業專家賈思敏·埃斯卡萊拉(Jasmine Escalera)表示: 「數以百萬計的崗位讓人以爲機會充足,但其中許多都是虛假的。‘幽靈崗位經濟’虛增了求職者的希望,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也使政策制定者依賴的數據出現偏差。」
職位空缺自2022年3月觸及峯值——超過1200萬個、崗位與求職者比例高達2:1——後已逐步下降。
由於政府停擺導致最新官方數據延遲,目前可查的8月數據顯示,職位空缺約爲720萬個,實際招聘人數爲510萬人。這意味着表面上供需大致持平,但就業創造力明顯減弱。
當然,BLS的「職位空缺」數據代表的是存量(stock),而「招聘」代表流量(flow)。一份招聘啓事可能會持續發佈數月尚未招到人,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企業無意招聘。部分公司則會提前發佈職位,以儲備潛在候選人,爲未來可能的崗位空缺做準備。
此外,職位空缺與錄用人數的比例在過去幾年有所下降——從招聘週期高峯時的1.8:1降至目前的約1.4:1,這表明「幽靈崗位」的數量正在減少。
造成「幽靈崗位」現象的原因複雜。
美國近年來收緊移民政策,導致勞動力供給下降。小企業主普遍反映,招聘難度創下自疫情以來新高。根據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NFIB)本週的報告,多達88%的求職者不具備崗位所需技能。
與此同時,整體勞動力市場的活躍度下降。自2022年「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高峯以來,美國員工「主動離職率(quits rate)」已下降逾30%。這表明勞動力流動性減弱,求職者信心下降。
當前,美國政府停擺已導致官方就業數據停更。在這種情況下,ADP等民間機構的高頻數據成爲市場唯一的參考來源。然而,如果BLS的職位空缺數據因「幽靈崗位」而被高估,政策制定者的判斷也可能被誤導。
美聯儲官員一向密切關注職位空缺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以評估勞動力市場是否「過熱」或「放緩」。若職位數據虛高,可能導致政策誤判,從而影響利率調整節奏。
「幽靈崗位」問題已引發公衆不滿。美國求職者在Change.org發起請願,要求政府限制企業發佈無意招聘的職位,目前已獲得近5萬份簽名。
埃斯卡萊拉指出: 「對求職者而言,這是時間的浪費;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是數據的扭曲;對企業而言,則是信譽的損害。」
「除非招聘信息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用工需求,否則求職者將持續追逐‘不存在的工作’,而公衆對勞動力市場的信任也將不斷被侵蝕。」
雖然美國就業市場的表面數據仍顯示「強勁」,但「幽靈崗位」現象的蔓延揭示出結構性問題——招聘數據的虛假繁榮與實際就業的疲軟形成鮮明反差。
在勞動力短缺、技能錯配與政策不確定性交織的背景下,美國就業市場或正處於「高位虛熱」的階段。未來,若數據失真持續,政策制定與市場預期之間的脫節恐將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