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2025年11月26日讯,瑞银投资银行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发表了2025年互联网行业总结。
以下是方锦聪发表总结:
2025年初至今,中国互联网ETF(KWEB)上涨37%,季度迄今上涨5%。但盈利预期下调19%,大部分上涨由估值拉动。盈利预期下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商对实时零售的投入。
今年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瑞银看到以下特点:
整体较为有利的市场情绪推动了估值倍数提升: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投资者对此板块的情绪转好;中国股票今年开始追跌;从估值方面来看,主要互联网公司估值倍数仍然扩大约58%,至约17倍的2025E调整后市盈率,对于FY2024-2026年约10%的调整后EPS复合增速;相较之下,美国“科技七巨头”估值约31倍,对应18%的EPS复合增速。不难看出,中国互联网股价相对便宜。
中小市值的垂直领域公司仍在持续跑赢:随着投资者回避电商巨头间实时零售竞争压力,情绪化消费场景(如在线游戏与音乐)较实物消费相关标的表现出佳。整体来看,竞争格局稳定、盈利能见度较高的垂直龙头继续上调盈利预期。低配标的股价显著反弹:在业绩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录得强劲股价表现。
宏观环境下的结构性亮点
情绪消费: 在线娱乐板块在内容供给到位、能够抓住消费者在线休闲支出份额的情况下, 整体表现超出预期。其中包括在线游戏 (常青游戏表现稳健) 、在线音乐(粉丝相关收入强劲增长)。
零售: 中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3.7%, 而实物商品的在线销售表现更好, 同比增长6.3%。延长的购物节、平台算法的优化以及实时零售中的积极补贴起到了推动作用。
广告: 具有自下而上驱动因素的广告技术和AI相关公司管理层的展望积极, 而其他媒体或传统广告平台表现较弱。
中国互联网行业趋势
趋势1:拥抱AI,积极投入
中国的互联网大厂正积极提升资本开支,加大AI领域的投入。
地缘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担心芯片供给是否会影响中国AI发展,但我们认为资本开支更多由需求驱动。与海外相比,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关注GPU效率和利用率,因此会根据需求变化更快速、更灵活地调整投入目标。
我们也看到国产算力的持续发展:
AI 芯片层面:虽然仍存在性能差距,但在中国互联网公司持续的自研投入以及本土 GPU厂商的发展推动下,性能正快速提升。
系统层面:我们也看到积极进展,尤其是通过“超节点”技术的采用, “超节点”技术通过扩大单机柜的GPU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产单颗 GPU 的差距,实现机柜级上更好的算力表现。
大模型算法层面:我们观察到国内大模型开发者正在针对本土 GPU 进行算法优化,例如 DeepSeek 最新的 v3.2 模型。
中国云厂商仍持续坚定投资 AI。2Q 财报显示,头部公司普遍维持全年资本开支指引,重点提升芯片利用率和部署效率。面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它们强调灵活选择芯片方案,包括国产替代。
与AI相关能够拉动收入的层面去考虑,主要看以下业务:
1) 云相关业务的收入加速增长: 我们认为LLM/AI有望成为推动云市场增长的可持续驱动力,也带来传统业务的交叉销售机会,以及构建长期生态的潜力。中国云服务商(同时也是主要大模型供应商)将大模型API与传统IaaS/PaaS服务捆绑交叉销售,从而带动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行业资料显示,截至H125,与生成式AI相关的云需求(GenAI IaaS)较H123同期增长近10倍。但需要注意AI投入带来的短期利润率压力。
2) 深度融合现有业务,例如包括电商、视频推荐、游戏、教育。对电商和视频而言,机会在于通过用户行为预测实现精准推送;游戏方面则是将AI应用于美术设计、程序设计等缓解以降低成本,同时AI能够生成更智慧的虚拟伙伴以及具备动态互动行为的NPC(非玩家角色),提升游戏体验。
3) 独立应用快速兴起,包括在内容生成,AI搜索,信息处理以及沉淀,对话助手等。这一方面则需要注意模型反覆运算快、研发投入大、价格竞争激烈等。
趋势2:实时零售投入
加大实时零售是平台希望通过高频外卖交易带动低频电商业务,提升用户活跃度。目前我们看到短期竞争趋于稳定的迹象,行业交易量增长放缓,主要原因在于:1) 饮料订单季节性下降;2)在监管约谈后,平台优化促销策略。此外,通过月度追踪骑手APP的使用时间占比作为平台订单量份额的代理指标,我们发现市场份额趋于稳定。我们相信,随着双十一的落幕,行业有望触底,竞争在四季度末趋于缓和并逐步回归常态。
中长期来看,行业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其结构性变化或尚未反应在价格中。首先,竞争加剧;第二,如何加速外卖在商家供给和用户心智的在线渗透。从目前的投入效果来,单量上升,用户也逐渐开始培养实时零售的心智,加速线下到在线的渗透过程。但中长线对于外卖的UE,商家利润等的影响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