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A股市场悄然迎来一抹亮色——银行板块整体走强,成为拉动大盘止跌回升的关键力量。
截至收盘,南京银行(601009.SH)、厦门银行(601187.SH)、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建设银行(601939.SH)均录得上涨。
消息面上,央行近期连续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并首次在9月中旬即启动14天期逆回购,同时投放6000亿元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单周实现净投放超1.1万亿元。
广发证券认为,这一系列操作明显早于往年季节性节奏,旨在提前应对季末与长假前的预防性资金需求,体现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与“适度宽松”的导向。随着9月MLF到期与LPR报价临近,预计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多种工具保障流动性平稳跨季,对银行间资金面形成有力支撑。
此外,近期科技牛市愈演愈烈,“含科量”一词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银行作为传统的红利板块,关注度并不高,近一段时间部分银行股甚至迎来一定的调整,估值水平回落。相比科技股遥遥领先的估值水平,再考虑银行股不俗的股息率,后者的性价比开始凸显。
中信证券表示,目前A股上市银行算术平均静态股息率回升至4.3%,算术平均静态PB水平则回落至0.61倍,隐含较高的权益回报空间。二季度以来的市场风格和资金面波动,双向影响板块走势,且上周开始资金面影响强于市场风格,给配置型资金带来机会。无论是基于慢牛的板块接续、还是长线资金的欠配空间,银行股绝对收益空间开始显现,建议投资者积极配置。
事实上,自2024年以来,银行板块就表现不俗,创造了不错的绝对收益。受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指导等资金面利好,银行板块已悄然成为配置型资金的“心头好”。2025年Q2,银行股占主动型基金重仓股比例较上季度末明显提升0.87个百分点,达到2021Q1之后的新高。
长远来看,有分析师认为,银行为代表的红利类资产有望持续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尤其是市场热点轮动、波动加大时,银行股或将成为那个默默托底的“稳定器”。
从基本面看,银行业也正迎来积极信号,其基本面存在转暖的预期。有观点指出,规模、净息差、不良贷款率等向来是影响银行业绩的重要因素。未来银行净息差降幅有望收窄。此外,随着房地产风险的不断出清以及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不良率正在稳步下降,银行板块业绩的稳步向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