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7 月,就在中美贸易谈判于瑞典拉开帷幕之前,一封虚假电子邮件在华盛顿特区引起了轩然大波,众议院负责处理美国与中国竞争问题的委员会工作人员开始收到一些奇怪的问题。
混乱始于律师事务所、游说团体和美国机构收到一封看似来自众议员约翰·莫勒纳尔(John Moolenaar)的电子邮件。邮件征求议员们对可能针对北京实施的制裁的意见。问题是,莫勒纳尔从未发送过这封邮件。
这封邮件完全是伪造的。但它发出的时间正值特朗普团队准备与中国进行新一轮毫无进展的谈判之际,形势十分紧张。
报道,工作人员无法确定这条虚假信息的幕后黑手,但时机一到,所有人都感到紧张。显然,有人想在美国和中国再次试图收拾残局之际,挑起事端。
当莫勒纳尔的伪造邮件在华盛顿四处流传时,中国却在悄悄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手下的高级官员李成钢于8月底飞抵华盛顿。但他的行程并非由白宫安排,甚至没有得到高层官员的批准。
他没有会见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或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相反,他会见了财政部、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低级别官员。
“会谈没有成果,”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李克强坚持中国惯常的策略,削减关税,并解除对美国科技的出口禁令。但他没有提出任何新举措。此次访问并未推动谈判取得进展。这表明习近平仍在坚持一套策略:留在谈判桌上,保持良好的形象,但绝不放弃任何目标。
习近平传递的信息很明确。中国希望展现出成熟稳重的形象,但实际上却不放弃任何东西。同一周,习近平与印度、俄罗斯、朝鲜等国领导人会面。这番景象如何?这番全球友谊的盛宴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谈判中,同样的争斗持续不断。中国要求美国取消关税。北京希望解除对美国科技出口的禁令。李克强在访问华盛顿期间重申了这些观点,但并未提出切实的提议。
芬太尼之争也愈演愈烈。华盛顿要求中国停止用于生产芬太尼的化学品流入。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拒绝了。他们希望美国首先取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关税,这些关税是由于中国涉嫌参与芬太尼贸易而征收的。
农业是另一个战场。特朗普曾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但迄今为止,北京方面尚未采取行动。美国官员声称,过去18个月中国一直在减少订单。他们撤销了肉类加工许可证,转向其他国家采购粮食,并提前囤货,以避免在美国收获季节购买。
距离收获季仅剩几周,美国农民们紧张不安。没有收到任何大宗大豆订单。大家都担心中国会完全放弃购买美国大豆。
8月2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一场大豆行业活动上猛烈抨击。他表示,美国的保护主义“给中美农业合作蒙上了阴影”。这番话触动很大。这不仅仅是关于大豆,而是关于整个贸易乱局。
然而,尽管各方叫嚣不断,两国还是就一件小事达成了一致:他们将维持现有关税直至11月初。这意味着不会采取新的惩罚措施,也不会采取新的减免措施。双方还同意放松对一些特定产品的出口管制,例如来自中国的稀土磁铁和部分美国科技产品。
接下来是一段电视直播。财政部长贝森特告诉福克斯新闻,“我们对现状非常满意”。他补充道:“我认为目前的现状运行良好,”他指的是对华关税。
立即加入 Bybit ,几分钟内即可领取 50 美元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