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解碼】高盛大小摩的翻身仗

財華社
更新於
Mitrade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大投行高盛(GS.US)摩根士丹利(MS.US),以及美國最大商業銀行摩根大通(JPM.US),均在近日公佈了2024年12月季度業績和2024年全年業績。


值得留意的是,2024年初以來,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的股價累計上漲62.75%、50.95%和53.84%,相比之下,成分股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累計漲幅只有14.50%。這三家投行業務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大型金融集團明顯跑赢大盤指數。


投行業務表現出色


相對規模來看,摩根大通以商業銀行業務(即利息業務)為主,但是其業務體量龐大,是一家規模化的金融綜合服務供應商,因此其投行業務規模雖小於商業銀行業務,但在行内也是數一數二,2024年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收入規模可與高盛及摩根士丹利這些投行相媲美。


2024年,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36.68%,至89.10億美元,增幅和收入均高於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後者的增幅分别為35.51%和24.45%,至67.05億美元和77.38億美元,見下表。


作為商業銀行的摩根大通,利息業務的體量也大得多,2024年的淨利息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71%,至925.83億美元,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淨利息收入分别只有86.11億美元和80.56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投行業務之所以實現如此高的增速,主要還是因為2023年的投行收入基數較低。美聯儲從2022年第1季開始加息,到2023年下半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高達5.25%-5.50%,資金成本高企,遏制了大型並購交易的進行,令投行業務受壓。

以高盛為例,2021年利率處於低位之時,華爾街掀起了資本狂歡,SPAC上市活動大幅增加,投行們賺到笑,高盛2021年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規模達到了141.36億美元。但是,2022年隨著加息周期展開,投行業務開始收縮,高盛2022年的投行業務收入按年下滑47.93%,至73.60億美元,到2023年利率處於高位時,其投行業務進一步下降至62.18億美元。

美聯儲於2024年9月開始展開降息周期,這讓資金看到了活泛起來的曙光,投資活動也開始增加。儘管2024年投行業務按年顯著增長,其收入規模也僅回升到2020年之前而已,可以預見,隨著降息周期的深入,投行活動將可借助利率下降之勢復蘇,這帶給了市場極好的憧憬,推動了這類金融股的上漲。


估值差異


相較而言,大小摩的投行業務增長和盈利能力都好於高盛。

「大摩」摩根士丹利的股本回報率(ROE)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至14%;有形股本回報率(ROTCE)按年提升6個百分點,至19%。「小摩」摩根大通的ROE按年提升1個百分點,至18%,ROTCE也按年提升1個百分點,至22%。「兩摩」的ROE和ROTCE均高於高盛,高盛的這兩個回報率分别為13%和14%,見下表。


也許由於這一差異,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估值都稍微高一點,見下表,高盛當前的市淨率為1.82倍,股價對有形股本之比為1.94被,低於摩根士丹利的2.30倍和3.05倍,以及摩根大通的2.19倍和2.61倍。


結論


摩根大通CEO、華爾街的傳奇金融家傑米·戴蒙(Jamie Dimon)曾抱怨當前摩根大通的估值偏高,暗示在高價位回購股份不太明智。

市淨率在2倍以上確實挺貴的,對於摩根大通來說,降息應有利於其投行業務,但另一方面,低利率促使資金尋求更高的回報,摩根大通的利息業務能否得益於降息周期將取決於其業務能力——能否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吸納充裕的資金拓展資金出借業務。


但對於投行來說,低利率應會喚醒更多的並購和IPO交易,帶來更多的業務。但美聯儲目前對於進一步降息的態度仍晦暗不明,其態度將影響到這些大型投行的股價和估值,它們在2025年能否承接2024年的強勁增長,或仍取決於美聯儲的降息速度。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全球哪些上市公司持倉BTC?股價表現如何?引言TradingKey - 隨著比特幣(BTC)逐漸從投機資產轉型為企業級資產配置工具,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推出比特幣儲備計劃,並且動用現金甚至融資不斷購買增持比特幣。這些公司不僅將比特幣視為抗通膨的「數位黃金」,而且希望藉此吸引投資者、提升品牌價值與市場估值。本文將盤點目前持有比特幣的主要上市公司,分析其股價表現與背後的策略邏輯,並探討投資人應如何看待這類持幣企業。上市公司為何購買比特幣?許多上市
作者  TradingKey
17 小時前
引言TradingKey - 隨著比特幣(BTC)逐漸從投機資產轉型為企業級資產配置工具,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推出比特幣儲備計劃,並且動用現金甚至融資不斷購買增持比特幣。這些公司不僅將比特幣視為抗通膨的「數位黃金」,而且希望藉此吸引投資者、提升品牌價值與市場估值。本文將盤點目前持有比特幣的主要上市公司,分析其股價表現與背後的策略邏輯,並探討投資人應如何看待這類持幣企業。上市公司為何購買比特幣?許多上市
placeholder
OpenAI警告稱,Robinhood上的代幣化股票並非股權Robinhood週一宣佈推出OpenAI和SpaceX的代幣化股票,以及其他200隻美國上市股票和ETF。OpenAI在週四的一條官方X帖子中警告用戶,代幣化股票是未經授權的股票
作者  TradingKey
19 小時前
Robinhood週一宣佈推出OpenAI和SpaceX的代幣化股票,以及其他200隻美國上市股票和ETF。OpenAI在週四的一條官方X帖子中警告用戶,代幣化股票是未經授權的股票
placeholder
標普和納指再創歷史新高!貿易談判突破下,七巨頭可望繼續漲?在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市場對聯準會降息預期飆升的背景下,美股可望繼續上漲。
作者  Alison Ho
23 小時前
在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市場對聯準會降息預期飆升的背景下,美股可望繼續上漲。
placeholder
美國經濟亮黃燈,美股越漲越險:非理性繁榮指標達到泡沫水平!TradingKey - 美國股市投資人看淡關稅、經濟減速和政府赤字攀升等影響,2025年上半年標普500指數交出記錄新高的年中成果。儘管各大投行上看年底美股行情,但不少策略師變得謹慎,一項指數暗示美股泡沫論名副其實。巴克萊銀行衡量市場泡沫程度的一項指標顯示,當前的美股存在極度的泡沫風險。2月以來,該行的「非理性繁榮」數據的月平均值重返兩位數百分比,當前達到10.7%。該指標是依據衍生商品指標、波
作者  TradingKey
昨日 01: 45
TradingKey - 美國股市投資人看淡關稅、經濟減速和政府赤字攀升等影響,2025年上半年標普500指數交出記錄新高的年中成果。儘管各大投行上看年底美股行情,但不少策略師變得謹慎,一項指數暗示美股泡沫論名副其實。巴克萊銀行衡量市場泡沫程度的一項指標顯示,當前的美股存在極度的泡沫風險。2月以來,該行的「非理性繁榮」數據的月平均值重返兩位數百分比,當前達到10.7%。該指標是依據衍生商品指標、波
placeholder
英特爾「豪賭」!跳過18A直攻14A,是彎道超車還是自陷巨坑?TradingKey-業界傳出消息,英特爾(INTC)正醞釀對其晶圓廠代工業務進行重大戰略調整,計劃跳過原定的Intel 18A(1.8奈米)工藝,直接推進更先進的14A(1.4奈米)工藝,旨在提升市場競爭力。原本18A對標台積電/三星的2奈米技術,是英特爾重奪製程領先的關鍵節點。但目前看來,該工藝對蘋果、英偉達等大客戶吸引力不足。而14A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工藝,在能源效率和晶片密度上較18A提升1
作者  TradingKey
7 月 02 日 週三
TradingKey-業界傳出消息,英特爾(INTC)正醞釀對其晶圓廠代工業務進行重大戰略調整,計劃跳過原定的Intel 18A(1.8奈米)工藝,直接推進更先進的14A(1.4奈米)工藝,旨在提升市場競爭力。原本18A對標台積電/三星的2奈米技術,是英特爾重奪製程領先的關鍵節點。但目前看來,該工藝對蘋果、英偉達等大客戶吸引力不足。而14A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工藝,在能源效率和晶片密度上較18A提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