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DXY)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價值,在週五大幅回落,此前當天早些時候曾觸及接近一個月的高點100.86。圍繞所謂的美英貿易協議的失望情緒對美元施加了沉重壓力,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本週末在瑞士舉行的美中關鍵貿易談判上。
美元指數(DXY)在100.00水平附近交易,日內下跌超過0.30%,此前曾測試接近100.86的高點。相對強弱指數(RSI)為46,最終振盪器為59,顯示出中性動能,而移動平均收斂/發散(MACD)發出買入信號。平均方向指數為44,保持中性,表明沒有強烈的趨勢偏向。
短期買家受到2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SMA)99.64的支撐,但長期阻力依然堅固,100日SMA在105.11,200日SMA在104.31,顯示出持續的賣壓。即時支撐位在100.28、100.24和99.97,而阻力位在100.73、100.80和100.86。
美元(USD)是美國的官方貨幣,也是許多其他國家的「事實上」貨幣,與當地紙幣一起流通。根據 2022年的數據,美元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占全球外匯交易額的88%以上,平均每天交易6.6萬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取代英鎊成為世界儲備貨幣。在其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元都是由黃金支撐的,直到1971年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廢除了金本位製。」
「影響美元價值的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是貨幣政策,這是由美聯儲(Fed)決定的。美聯儲有兩項任務:實現物價穩定(控製通脹)和促進充分就業。它實現這兩個目標的主要工具是調整利率。當物價上漲過快,通貨膨脹率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時,美聯儲將加息,這有助於美元升值。當通貨膨脹率低於2%或失業率過高時,美聯儲可能會降低利率,這將給美元帶來壓力。」
在極端情況下,美聯儲還可以印更多美元,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量化寬松是美聯儲在陷入困境的金融體系中大幅增加信貸流動的過程。這是一種非標準的政策措施,用於信貸枯竭,因為銀行不願相互放貸(出於對交易對手違約的擔憂)。當僅僅降低利率不太可能達到必要的效果時,這是最後的手段。這是美聯儲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對抗信貸緊縮的首選武器。它涉及到美聯儲印刷更多的美元,並用這些美元主要從金融機構購買美國政府債券。量化寬松通常會導致美元走軟。」
量化緊縮(QT)是一個相反的過程,即美聯儲停止從金融機構購買債券,不再將其持有的到期債券的本金再投資於新的購買。這通常對美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