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表现活跃,截至收盘,浙富控股(002266.SZ)、雪人集团(002639.SZ)封涨停10%,哈焊华通(301137.SZ)、常辅股份(871396.BJ)、天力复合(873576.BJ)、久盛电气(301082.SZ)、合锻智能(603011.SH)、浙能电力(600023.SH)、融发核电(002366.SZ)均上涨。
消息面,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挂牌成立大会上,中国聚变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等在沪单位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中国聚变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7月22日,中国核电(601985.SH)、浙能电力同步公告称,“可控核聚变国家队”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获得约115亿元投资,其中,中国核电拟投资10亿元,浙能约拟投资约7.5亿元。
业内人士称,本次中国聚变公司的挂牌,标志着国内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布局和投入正在加速。
所谓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是一种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通过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与传统的核裂变相比,核聚变不仅能量密度更高,而且不存在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
可控核聚变本质是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氢核聚变反应,且反应速度和规模可以随时被调控,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今年以来,可控核聚变赛道利好频频。首先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连续取得重大进展,多次刷新我国聚变纪录。
此外,近日,国内首台商业化直线型聚变装置成功点亮等离子体,这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上,尤其是直线型场反位形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控核聚变领域不断迎来催化剂,行业发展或迎来“破晓”时刻,这或许也是相关概念股活跃的背后原因。不少机构表示乐观,认为产业链投资机遇正在显现。
国金证券表示,可控核聚变行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资本开支加速周期,相关零部件赛道的订单有望持续释放,潜在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上交所举办可控核聚变产业沙龙,国内首台商业直线型聚变装置成功点亮等离子体,我国可控核聚变产业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项目融资的持续开展、政策层面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我国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该行指出,目前相关项目的招标采购正在加速开展,预计将对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建议关注超导带材/磁体、堆内构件、结构件、电源系统、辅助加热系统等环节相关上市公司,对于Z-FFR及FRC技术路线,建议关注电源系统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相关上市公司。
不过,客观的说,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可控稳定运行一直是科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可控核聚变目前仍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未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中国核电也在公告中也提示,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进展周期长,投资聚变公司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低,也存在商业化落地失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