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间,中国建材(03323.HK)率先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中国建材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3.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相较2024年同期亏损约20.1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受此影响,7月14日早盘,中国建材(03323.HK)涨势雷厉,一度涨超8%。在其带动之下,
港股及A股建材水泥板块持续走高。其中,港股的华润建材科技(01313.HK)涨4.28%,海螺水泥(00914.HK)涨4.16%,山水水泥(00691.HK)涨4%,亚洲水泥(00743.HK)涨2%。
A股中,截至发稿,三和管桩(003037.SZ)涨停,海螺水泥(600585.SH)、上峰水泥(000672.SZ)、万年青(000789.SZ)等在内8家多只建材水泥股股价涨超2%,交投情绪热烈。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建材盈喜业绩或是2025年上半年建材水泥行业盈利改善的缩影,叠加“反内卷”热潮之下,其他优质建材水泥股后续披露业绩值得期待,二级市场近期提前反应,本质是资本对行业盈利中枢上移的合理预判。
不妨以中国建材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为切入点,深入观察建材水泥行业盈利改善的底层逻辑。
对于业绩的改善,中国建材将其归因于多个业务板块的积极变化,包括水泥及玻璃纤维产品的销售价格上升和销售成本下降、商品混凝土的销售成本降低、风电叶片及涂料的销量增加,以及按公允价值于损益账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减少。但水泥销量下降部分抵消了上述正面因素的影响。
回顾过去一年,受房地产行业周期下行,和基建工程项目放缓双重影响,全国水泥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水泥价格持续低位波动。在“量价双杀”的困境下,水泥建材公司经营承压,业绩普遍下滑或亏损。
不过,步入2025年,随着财政发力、地产“止跌企稳”政策组合拳落地,基建和地产景气度逐步回升,水泥、零售建材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加上水泥供应端错峰停窑等措施时间拉长,使得水泥及零售建材产品价格迎来一波涨价潮。
在此背景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2025年上半年,除了中国建材外,其他多数水泥建材企业也都迎来了显著的修复性增长。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日(7月14日)发稿,A股水泥板块已有7家概念股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有6家公司的盈利实现了大幅改善。
例如,塔牌集团(002233.SZ)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80%-100%;宁夏建材(600449.SH)预计同比增长84.77%-138.11%;福建水泥(600802.SH)实现扭亏为盈;天山股份(000877.SZ)利润则迎来减亏。
谈及业绩回暖的重要原因,多家水泥建材公司均在业绩预告中明确指出,主要得益于水泥销售价格上升,及商品混凝土等产品销售成本降低,带来的经营效益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家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反内卷”的风潮席卷各行各业。水泥行业也正积极推进“反内卷”。
7月1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券商机构对后续水泥行业的业绩复苏,依旧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高盛近日研报指出,随着供给侧改革从短期限产转向长期产能削减,中国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周期性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和盈利改善。水泥行业产能出清进程启动,预计22%-27%过剩产能将被淘汰,使行业产能利用率从当前的50%提升至70%,行业利润有望显著回升。
中国银河证券也表示,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反内卷”工作部署,建材行业更多领域加入“反内卷”号召,对行业产能布局规划及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水泥行业后续供给有序可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玻璃纤维企业理性定价有望延续,盈利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防水行业开启 “反内卷” 攻坚,企业利润有望实现底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