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A股的乳业概念股大幅上涨,截至收盘,西部牧业(300106.SZ)、骑士乳业(832786.BJ)均涨超6%,贝因美(002570.SZ)、燕塘乳业(002732.SZ)、妙可蓝多(600882.SH)、光明乳业(600597.SH)均录得上涨。
港股方面,现代牧业(01117.HK)、澳优(01717.HK)、中国圣牧(01432.HK)、优然牧业(09858.HK)、中国飞鹤(06186.HK)亦上涨。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后,多地相继出台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如《河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202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的核心目标,提出5大行动24条举措;《海南省提振和扩大消费三年行动方案》提到,2025年至2027年,海南将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00亿元以上,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这也为乳制品行业注入了复苏动能。
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市场风格面临切换,在消费预期好转、乳制品缓慢复苏的背景下,资金开始关注乳业概念股,相关个股迎来反弹。此外,近期“2025中国乳业技术博览会暨乳业嘉年华”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对于市场情绪亦有一定的提振。
不过,乳制品行业近年来周期性矛盾加剧,上市乳企业绩普遍承压。从刚刚公布的今年一季报看,整个产业链似乎仍未走出“低谷”。
2025年一季度,伊利股份实现营收329.38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净利润48.74亿元,同比降低17.71%;一季度光明乳业实现收入63.68亿元,同比降低0.76%,实现净利润1.41亿元,同比降低18.16%。
两家龙头企业的盈利表现疲软,但两家公司的营收表现似乎已显现出复苏的态势,光明乳业的一季度营收降幅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收窄。
而相比之下,地方乳制品企业日子则不大好过。燕塘乳业、西部牧业今年一季度的营收降幅仍在继续扩大,降幅分别为11.81%、20.87%。
有机构指出,我国奶业正面临着挑战,包括乳品消费市场疲软、原料奶供应过剩等情况,产业链的日子整体不算好过,乳制品行业供需格局仍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出海”趋势愈发明显。今年3月份,中国飞鹤创始人冷友斌表示,公司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婴儿奶粉,特别是在高出生率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工厂生产的产品已在加拿大沃尔玛上市;在东南亚市场方面,公司产品预计6月份左右进入菲律宾,接下来是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
上述案例仅是冰山一角,有分析师表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对乳制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消费潜力巨大。乳企深耕出海市场,有利于走出当前的困境,突破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