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波涛汹涌中,新东方(09901.HK)的股价走势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在震荡中寻求方向,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当创始人俞敏洪近期因“南极之行”引发热议之际,敏锐的投资者却从中窥见了这家教育巨头被市场低估的投资价值。
基本面稳健的教培一哥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新东方开启了一场深刻的业务转型。令人欣慰的是,这一转型不断结出硕果,公司业绩颇为稳健。
10月末,新东方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8月31日)未经审核业绩。公司实现净营收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经营利润3.11亿美元,同比增长6.0%。

具体来看,传统业务板块表现稳健。出国考试准备和出国咨询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1.0%和2.0%;成人及大学生的国内考试准备业务同比增长14.4%。与此同时,新教育业务取得同比15.3%的营收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更值得关注的是,旗下东方甄选持续推进高品质自营产品战略,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有券商推测,2026财年第一季度,东方甄选的净利润约达1.1亿元人民币,对集团利润形成有效贡献。
“东方甄选与胖东来、山姆等企业在产品开发策略上异曲同工”,一位消费行业分析师指出,“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精选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来驱动稳定复购。”
展望后市,新东方预计,2026财年第二季度(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的净营收将在11.32亿美元至11.63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率为9%到12%,全年净营收将在51.45-53.9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5%-10%。
有分析指出,随着国家对非学科培训消费的支持力度加大,新东方作为教学质量和运营能力突出的知名机构,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直播电商行业正经历从流量依赖向供应链建设的转型,东方甄选等头部机构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也将给新东方带来新的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宣布启动一项为期三年的股东回报计划,自2026财年起,拟将不低于上一财年归母净利润的50%用于回馈股东,并已批准派发1.9亿美元现金股息及启动3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年度最佳危机公关,俞敏洪“姜还是老的辣”
近期,俞敏洪因在公司成立32周年纪念日发布南极内部信而引发舆论关注。这封原本旨在激励员工的信件,却因“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的对比引发网友热议。
然而,俞敏洪随后的回应堪称危机公关的典范。他在个人微博中表示:“感谢这几天朋友们的关心。允许员工吐槽是新东方的传统,我一直鼓励。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宣布将“选择10个左右的新东方、东方甄选的基层优秀员工,加上东方甄选10个优秀会员,由公司支持到南极来看一看。”
这一系列“直面争议+真诚回应+实际福利”的组合拳,瞬间扭转了舆论风向。比起那些遇到问题就删帖、甩锅的企业,俞敏洪的应对方式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智慧。
“这不仅是危机公关,更是企业文化的生动体现,”一位管理学者评价道,“俞敏洪用行动证明,他始终与员工站在一起,这种凝聚力正是新东方能够屡次穿越周期、逆境中重生的关键。”
结语——
综合来看,新东方的投资价值正在多个维度得到强化。公司基本面稳健,目前估值也已回归合理区间。更重要的是,在俞敏洪的带领下,新东方展现出的企业文化,让投资者有理由相信公司能够在新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届“港股100强”榜单揭晓在即,教育板块脱颖而出?
近年来,中国教育行业在内部调整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驱动下,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2025香港财富管理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港股100强颁奖盛典将于2025年12月8日重磅启幕。市场目光聚焦核心悬念:面对教育赛道,第十二届“港股 100 强”评选将以何种标准挖掘兼具经营壁垒与成长潜力的企业?哪些港股教育标的能凭借硬实力脱颖而出?这一关乎产业风向与资本布局的答案,值得资本市场持续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