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尽管遭到一些机构的反对,CEO马斯克依然有惊无险地在2025年特斯拉股东年度大会上拿下“万亿美元薪酬包”,誓将为8.5万亿特斯拉市值目标和AI、机器人帝国前景作出贡献。分析认为,特斯拉股东们以创纪录的CEO薪资作出豪赌不仅是马斯克的胜利,也将是特斯拉投资者的胜利。
11月6日周四,备受关注的特斯拉股东大会在德州奥斯汀超级工厂举行,股东们以超75%的赞成票通过了马斯克价值一万亿美元、为期十年的股票激励方案。这一金额在历史上前所未有。
要拿到全部的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并将股权占比增加12%至所希望的25%或更多,马斯克需要达成分成12个阶段的市值目标和运营或财务业绩指标。
整体来看,马斯克需要领导特斯拉在十年内将公司市值从当前约1.5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期间硬性KPI包括交付2000万辆电动汽车、FSD活跃用户达到1000万、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运营100万辆、交付Optimus机器人100万台、以及调整后EBITDA增长24倍至4000亿美元。
马斯克要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并不容易,目前特斯拉深陷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或下滑、FSD采用率低和Robotaxi的监管与竞争等挑战。
当马斯克拿满12%的股票激励的过程中,首个市值目标就相当于36个通用汽车的体量,第二个目标为29个法拉利。按照特斯拉监管文件的说法,若以10亿美元作为独角兽的参照标准,特斯拉市值的最终里程碑相当再造7500家独角兽企业。

【特斯拉市值里程碑,来源:特斯拉监管文件】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Robyn Denholm表示,这不仅是一份激励计划,更是一份未来契约。留住马斯克是特斯拉持续创新的关键。
Denholm此前指出,如果马斯克无法获得这一薪资方案或没有拿到想要的公司股权,马斯克就会离开特斯拉、并在其其他旗下公司公司开发AI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马斯克目前身兼多个公司的要职,包括火箭公司SpaceX、AI公司xAI、社交平台X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等。
挪威主权基金、美国最大共同养老基金CalPERS、投资者财团SOC Investment和一些股票咨询公司对这一破天荒的CEO薪资方案提出异议,主要担忧集中在薪资规模、股票稀释和条款约束的模糊性等。
行业监管机构Safe Autonomous Vehicles Everywhere则强调运营目标中的安全顾虑,称马斯克薪资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经济激励,即在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和Robotaxi被证明安全之前就急于上路,而方案中没有认可条款对安全形成有效约束。
尽管如此,考虑到马斯克本身就已经持有15.3%的投票权、以及Vanguard(7.52%控制权)、BlackRock(4.02%控制权)等几位大股东并未站出来明确反对,“万亿薪资包”的最终通过早已在预料之中。
哈佛商学院教授 Krishana Palepu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认为,特斯拉股东和马斯克之间的业绩对赌协议将马斯克的薪资与股票价值的大幅增长挂钩,并要求其持有自己赚取的股份五年,这符合股东的利益。
Palepu补充道,马斯克确实有实现非凡股价增长的记录,如果他再次做到这一点,他就能获得最大的报酬。
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特斯拉股票回报率接近35000%,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的550%涨幅。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David Larcker也指出,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看,董事会留住马斯克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认为马斯克可能离职并引发特斯拉股价崩盘,这显然是任何人都不愿目睹的局面。
摩根士丹利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就预测道,薪资方案的潜在失败可能会被解读为对马斯克领导力的“不信任投票”,特斯拉股价可能会立即出现超10%的大规模抛售,并使得公司的战略前景蒙阴。
特斯拉长期多头、Web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本次股东投票巩固了马斯克作为“战时CEO”(wartime CEO)的地位,他将带领特斯拉完成一场AI革命。
Ives称,在可预见的未来,“特斯拉最大的资产”马斯克将继续担任领导者,相信AI估值正在被释放——未来6-9个月内特斯拉向AI驱动估值的演进已正式启动。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这不仅仅是特斯拉的新篇章,更是一本新书。他此前多次强调,特斯拉的未来在于AI和机器人,未来80%的公司市值依靠机器人Optimus。
按照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分析师Gene Munster的说法,这是马斯克和特斯拉投资者的双赢:马斯克将获得想要的控制权,意味着他将继续在特斯拉工作;投资者向马斯克传递了“我们与你同在”的信号,意味着就算特斯拉度过一个艰难的季度,股价可能不会像预期的那样受到惩罚。
有法律教授表示,“没有马斯克甚至没有兼职马斯克,特斯拉值多少钱?远低于现在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投票极有可能是“散户的胜利”。目前约三分之一的特斯拉股票由散户投资者持有,且约一半参与到本次股东年度大会中,成为薪资方案获得压倒性多数投票的关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