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和政策层面释放积极信号,港股IPO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港交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港交所处理的上市申请数目(含重新申请企业)达380家,超过去年同期的两倍。
这些企业覆盖从医疗科技到消费服务、从新能源到人工智能等多个热门赛道,既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趋势,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吸引力正强劲回升。
今年港股IPO的热度离不开A股企业的积极参与。
在前9月的5宗“超大盘”交易中,有4宗为“A+H”股,包括宁德时代(03750.HK)、恒瑞医药(01276.HK)、三花智控(02050.HK)和海天味业(03288.HK)。
此外,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港股IPO(含创业板)募资总额约1823.97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227.15%,显著高于美股,强势登顶全球IPO募资额榜首。
IPO热潮推动“科技”含量持续提升
掀起本轮港股IPO市场热潮的推动力有四个方面: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内地鼓励企业赴港上市、A股融资收紧以及美国对中概股监管持续加码。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更多优质企业转向香港资本市场。例如,在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方面,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此前推出了针对合资格A股公司的快速审批政策,为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了显著便利。
最近一年,已有13家A股公司登陆港股市场,包括宁德时代、蓝思科技(06613.HK)、峰岹科技(01304.HK)、龙蟠科技(02465.HK)、三花智控等“硬科技”企业。而晶晨股份(688099.SH)、万兴科技(300624.SZ)、格林美(002340.SZ)、北京君正(300223.SZ)、胜宏科技(300476.SZ)等多家A股科技企业正浩浩荡荡排队冲刺港交所。
港交所还为内地硬科技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允许18C特专科技公司及18A生物科技公司保密递交上市申请,便利它们的融资安排。
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正在彻底改变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市场“科技”含量持续提升,进入深刻的战略转型与价值重塑阶段,这也是提升市场的活力与国际吸引力的关键。
在此背景之下,年内港股交投情绪攀升、美联储降息升温及创新药审批提速等诸多因素共振,不断推升港股创新药估值预期,叠加港股IPO市场火热,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热情再度被点燃。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中慧生物(02627.HK)、银诺医药(02591.HK)等近20家生物科技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另外,港交所正在处理的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达30家,其中包括迈威生物(688062.SH)、先为达生物、华芢生物、天辰生物等知名企业。
18A生物科技公司在IPO过程中感受到了市场的热情,银诺医药、中慧生物(02627.HK)均获得超3000倍认购,上市首日股价也均翻倍,扭转了此前创新药企“上市即破发”的窘境。
同期,还有12家特专科技企业通过18C章节公开递交上市申请,这些公司涵盖机器人赛道的云迹(02670.HK)、斯坦德机器人和仙工智能等,以及AI领域的滴普科技、瑞为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氛围相当浓厚。在此之前,晶泰控股(02228.HK)、越疆(02432.HK)、黑芝麻智能(02533.HK)通过18C章节成功在港交所敲锣上市。
仍在排队IPO的中国优质科技企业也加速涌向港股市场,与已上市科技股共同推动港股进入中资科技时代。
根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达278家企业,其中仅半导体、生物医药、软件服务这三大科技领域的企业数量就达121家,占比超过43%。
科技企业密集登陆港交所,对香港市场自身而言,这标志着正进行重大的产业结构升级,摆脱过去由金融、地产主导的“旧经济”形象,转型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经济融资枢纽。这不仅是香港金融市场活力的最佳证明,更是其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构建独特优势的战略性胜利。
在此背景下,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年初至今累计大涨超46%,近日最高触及6715.46点,创下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基石投资者“捧场”,明星股、新消费股涨势如虹
去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相关热门股涨势如虹,这不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青睐所致,基石投资者的踊跃参与也功不可没。
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有57家港股IPO企业引入了基石投资者,占港股IPO企业总数比重达约84%。
这些基石投资者涵盖国资、海内外知名基金及大型企业。从市场建设角度看,基石投资者积极参与新股首发,对稳定股价、增强市场信心以及活跃交易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这些都是打造更具全球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所必需的核心要素。
在流动性改善、优质“硬核”企业聚集,以及基石投资者提供“市场信心锚”等背景下,港股新股市场的赚钱效应凸显,首日破发率明显下降,高认购倍数成为常态,部分明星股“吸金”实力尤为强劲。
根据Wind数据,在今年前9月港股上市的68只新股中,仅16只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仅为23.5%,而2023年和2024年全年破发率均为34.3%。
上市首日股价飙升的新股不在少数,股价翻倍的企业有7家,主要为生物科技企业,其中银诺医药、中慧生物和映恩生物(09606.HK)表现尤为抢眼。
而上市首日至9月底,多股股价上涨强势,药捷安康、派格生物和脑洞极光涨幅位列前三甲,涨幅分别为500.85%、368.86%及157.66%。同期,有40只股股价累计录得涨幅,占比接近60%。
在新股赚钱效应显著的推动下,投资者相比去年更热衷于“打新”,千倍认购股屡见不鲜。大行科工(02543.HK)以7558.4倍的认购创造历史,成为“认购王”;银诺医药、双登股份(06960.HK)、不同集团(06090.HK)和蜜雪集团等10家企业认购倍数也超过千倍。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绩优股、潜力股备受市场瞩目,成为资金争相涌入的“明星股”,这些股票主要聚集在科技和生物科技领域。科技股方面,自上市以来,越疆股价翻超两倍,龙蟠科技、地平线机器人和英诺赛科(02577.HK)等涨幅超1倍,三花智控和宁德时代涨幅约90%,极智嘉(02590.HK)、蓝思科技、美的集团(00300.HK)、西锐(02507.HK)等也有显著上涨。
科技股涨势如虹,并非单纯的资金炒作,而是基本面、行业景气度、政策支持与资金动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面方面,不少企业经营业绩增长强劲,AI和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业绩明显改善,特别是机器人企业商业化步伐提速,开始走向“自我造血”阶段。
例如,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龙头地平线机器人尽管仍处于亏损阶段,但频频获得海内外订单,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67.6%,毛利润达10.24亿元,增长潜力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新消费带来的“情绪经济”爆发力极强,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老铺黄金(06168.HK)、泡泡玛特、上美股份等新消费龙头股获资金簇拥,堪称“牛市发动机”。
在次新股涨幅榜中,新消费股比重也不低。
上市以来,现制茶饮龙头之一的古茗(01364.HK)累计涨幅约140%,蜜雪集团也上涨超30%;高端化妆品龙头毛戈平(01318.HK)大涨近1倍;中国古法手工金器专业第一品牌老铺黄金表现尤为惊人,累计涨幅超900%,其打造的“文化奢侈品”形象深入人心。
这些新消费股契合了消费演进的大趋势,改变了各行业的消费结构和模式,因此业绩表现优异,吸引投资者积极涌入。其中,老铺黄金的业绩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23.54亿元,同比猛增251%;期内利润为22.68亿元,同比增幅达285.8%。
港股独特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在港交所上市优化措施落地、市场从低位强劲反弹的双重利好下,企业赴港上市热情被充分激活,由此诞生出多家市场热度极高的“明星股”,为港股市场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合来看,港股市场的独特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这主要得益于其估值优势、持续的制度改革、新经济领域的活力,以及最为关键的资金面变化——中资正逐渐取得更大的市场定价权。这些因素将继续为港股IPO市场注入新动能,进一步强化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多家券商对港股未来行情抱有积极的看法。
方正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时点来看港股上涨行情仍未结束,目前市场正处于经济下行的尾声阶段,叠加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A股与港股市场信心已显著回升;同时南下资金仍在持续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再加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港股流动性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国泰海通证券对港股市场发表了三点看法,第一,当前港股市场性价比仍突出,尤其部分科技龙头权重股估值偏低,在本轮科技周期引领下仍有较大上行空间;第二,定量测算,仅考虑低估科技龙头权重股估值修复,或能推动恒生科技上涨15%,若指数整体估值进一步修复至历史均值或将涨超30%;第三,基本面预期回暖+资金面持续改善,低估港股四季度或仍有新高,受益AI周期的科技是行情主线。
港股市场的独特吸引力,使其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相关IPO公司也成为投资者观察港股市场的重要窗口。
在此背景下,自成立以来便高度关注港股IPO动态的“港股100强”评选,始终积极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创立十余年来,榜单持续优化结构、增设多个细分板块,力求更全面、及时地捕捉港股市场中的产业新趋势。
第十二届“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的准备工作已正式启动,榜单候选筛选正有序推进,且拟增设多个细分榜单,其中包括“年度最受关注IPO公司”榜单。在呼应当前产业发展热潮的同时,以科学、客观的角度为投资者甄选优质IPO企业。
那么,哪些企业能凭借技术突破、市场表现等卓越特质,在这场权威评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