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台积电周二表示,美国政府将于2025年12月31日撤销台积电南京工厂的“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这将迫使台积电未来向中国工厂运送美国制造的芯片生产设备时,必须逐项申请单独许可。
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的规定,VEU授权允许企业为现有中国设施进口美国设备而无需单独审批。台积电南京厂自2022年美国出台芯片出口管制后获得该授权,但其资格从未在《联邦公报》公开,因此BIS未通过修改法规的方式撤销,而是直接通知企业。
2018年台积电在南京斥资3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并在2021年追加投资28.8亿美元,将该厂的芯片制造产能实现了翻倍。
目前,该工厂主要生产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汽车以及5G通信设备的芯片,其最先进的制造工艺为12纳米制程节点,这项技术自首次推出至今已近十年。除12纳米外,南京工厂还设有基于更早工艺的生产线。
尽管美国方面表示,未来会发放维持现有设施运营所需的许可,但明确拒绝批准任何涉及扩大产能或进行技术升级的申请,这意味着台积电南京厂的12纳米及更成熟制程生产线未来恐面临设备维护与升级受限的风险。
台积电周二表示,“虽然我们正在评估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与美国政府沟通,但我们仍然完全致力于确保台积电南京的不间断运营。”
此举与美国撤销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旗下中国工厂的VEU资格的举措如出一辙。
这一系列调整后,台积电与三星、SK海力士等在华设有重要生产基地的国际半导体企业,都将被迫通过新增大量许可申请来维持其在华工厂的日常运营。据美国商务部预计,仅三星和SK海力士两家公司因VEU授权撤销而需要新增的许可证申请,每年就将高达1000份。
与三星和SK海力士(这两家公司的大部分生产都在中国)相比,台积电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制造体量相对较小。据台湾科技部,台积电南京工厂去年仅贡献了台积电总收入的一小部分,约占公司总产能的3%。
麦格理资本亚洲科技研究主管Arthur La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许可证审批延迟,南京晶圆厂可能会出现短缺,并可能在几个月内中断运营。” 不过,Lai表示,鉴于其收入贡献较低,对集团层面的影响将微乎其微。
台积电、三星和SK海力士是目前少数几家在中国拥有大规模生产基地的外国芯片制造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举动,可能会使这些国际企业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有效运营的难度逐渐加大,成本不断攀升。
盛宝新加坡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指出,美国的核心意图是“长期冻结中国芯片产能”,而非短期经济利益。
美国近年来广泛限制中国获取可用于制造先进芯片的材料和设备,这是旨在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实力的一系列管控措施的一部分。出口限制不仅影响对中国企业的销售,还影响任何在中国境内的实体工厂——包括三星、SK海力士和台积电的工厂。
花旗研究分析师Kevin Chen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这项限制将进一步限制中国从外国供应商获取生产半导体所需设备和技术的渠道,加剧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挑战。然而中国本土的内存制造商可能会从市场需求的上升中受益。
盛宝银行的Chanana还表示,“每一项新的限制都迫使中国加倍重视自主创新。对美国来说,风险在于,旨在限制北京的压力最终可能会加速中国在芯片领域实现自给自足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