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特斯拉(TSLA.US)無疑是美國、乃至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但在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就職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前後,歐美地區掀起抵製特斯拉活動,這給Rivian和Lucid等所謂的「特斯拉殺手」帶來機會。
就特斯拉而言,馬斯克在國內大舉推動政府削減開支活動並大規模裁員引發美國民眾不滿,在歐洲地區插手政治激化反美情緒,國內外消費者紛紛舉起「不要購買特斯拉」的旗幟。
就連特斯拉長期多頭、Wedbush分析師Dan Ives多次警告,馬斯克的政治活動使得特斯拉成為一種「政治符號」。馬斯克在DOGE搞政治越多,特斯拉受到的品牌損害就越大。
特斯拉在多個關鍵市場銷量持續低迷,而其他主要競爭對手抓住機遇,全球電動車市場仍保持健康增長。
在2025年第一季中,特斯拉電車交付量僅為336681輛,年減13%,遠不及市場預期的39萬輛,創下2022年Q2以來最差;產量下滑16%。
Dan Ives發文稱,原本就預期這一季數據不好看,但實際數值比擔心的還要糟糕,「這是在各項指標上都令人失望的災難。」該分析師稱,除了產品更新帶來的交易期,真正嚴重的是品牌信任危機。
據3月下旬的一項調查,45%的美國成年人對馬斯克持非常負面看法,67%的人不會考慮擁有或租用特斯拉汽車,其中20%的人指出馬斯克是他們不選擇特斯拉的「全部原因」。
歐洲是所謂的抵抗特斯拉活動的又一主戰場。今年前三個月,特斯拉在歐洲銷量下滑36%,而該地區的整體電車銷量增長24%。
交付數據的慘淡反映在令人失望的Q1財報中:總營收不升反降9%,淨利潤銳減39%,汽車收入直降20%。特斯拉解釋稱,這是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政治情緒所帶來的衝擊。
專注於高端電動SUV和卡車的Rivian(RIVN.US)長期被視為「特斯拉殺手」。在特斯拉抵製潮下,Rivian可能是搶奪特斯拉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之一。
然而,在特斯拉被抵製的三個月裡,Rivian卻沒有跟上其他非特斯拉車企銷量增長的步伐。Rivian在第一季生產了14611輛汽車,僅交付了8640輛汽車,同比下滑36%。
分析認為,經濟和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消費者更偏好價格更低的混合動力汽車,這對主打高端SUV的Rivian而言是個逆風。
公司指出,季節性因素、嚴峻的需求環境和洛杉磯火災拖累了銷售和交付。
Rivian第一季每股虧損0.41美元,預期0.76美元;營收12.4億美元,預期10.1億美元。儘管Rivian的卡車和SUV都是100%美國本土製造,但考慮到全球貿易和經濟環境的波動,該公司下調了2025年交付目標。
與Rivian不同,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支持的電車品牌Lucid(LCID.US)第一季交付量大增58.1%,並創下新的交付記錄3109輛,這主要歸功於降低汽車價格、提供更實惠的分期方案等。
有觀點稱,Lucid是「特斯拉反對者的最佳選擇」。Lucid的臨時CEO在3月底曾表示,他們觀察到過去兩個月大量前特斯拉車主湧向購買Lucid汽車——SUV Gravity訂單中有75%以上是以前沒有接觸過Lucid的客戶,所有訂單的一半以上都來自於前特斯拉車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Lucid的AI策略具有潛力,公司領導層的變動和該公司應對地緣政治挑戰的能力將有助於在西方和中國市場獲得資金和合作伙伴關係,使得公司前景更加樂觀。
Lucid在2025年Q1錄得營收2.35億美元,並重申2025年生產2萬輛汽車的目標。
川普關稅政策和馬斯克的政治形象造成了第一季特斯拉品牌形象的衝擊,但這兩大風險卻在第二季正在發生劇烈轉變:中美關稅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馬斯克預告回歸特斯拉CEO角色。
分析師Ives表示,馬斯克的工作重心轉移將成為特斯拉故事的轉折點,現在是時候結束「黑暗的一章」。
至於Rivian等競爭對手提到的經濟擔憂,中美、美英貿易協議正在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貿談判鋪路,高盛也隨即下調了美國經濟衰退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