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鱼龙混杂,中小股东惨遭上市公司大股东“割肉”并非新鲜事。
妖股频出的背后,主要源于港股市场流动性较低、市值小易操纵,且监管相对宽松。部分资金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散户跟风心理,通过炒作题材或消息拉抬股价,而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一旦资金撤离便快速下跌。
其中一只创业板股票的异常波动引起了笔者关注。该股票为万顺瑞强集团(08427.HK),这是一家专注于建筑材料预制接线盒业务的小市值公司(市值仅4.67亿港元),不少投资者质疑其是典型的“老千股”“妖股”。
被称“财技多于经营”的万顺瑞强,近期股价又现异动拉升。7月25日,公司股价大涨10.23%,报28.55港元/股,已逼近年内新高。
主业不济,蹭热度来凑?
万顺瑞强1993年创立于马来西亚,主营预制混凝土接线盒制造与贸易、配件及管道销售,并提供移动式起重机租赁及配套服务,产品应用于电信、电力基础设施升级扩建及各类建筑工程。
受制于马来西亚基建项目增长放缓、劳工短缺以及生产及运输成本上升等多因素冲击,万顺瑞强经营业绩表现惨淡。2024财年(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年度),公司营收和年内溢利分别仅有3068.1万令吉(约为人民币5210万元)及10.8万令吉,可见其业务规模偏小,且盈利能力十分薄弱。
此外,2017财年至2022财年期间,万顺瑞强连续六年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也出现大幅下滑,这充分反映出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稳定性亟待提升。
港股不少妖股不仅业绩拉垮,还擅长靠“蹭热度”炒高股价。而万顺瑞强这家混凝土制造商,主业还没稳住,就对完全陌生的赛道表现出强烈“野心”。
2023年1月,万顺瑞强以550万港元收购中国煤炭同盟贸易32%股权,后者主要在中国经营建筑物料贸易业务。
时间来到2024年6月,万顺瑞强盯上了汽车行业,与万顺科技订立了可能合作谅解备忘录。万顺科技的两家附属公司深圳万顺福及万顺新能源从事汽车销售相关业务,万顺瑞强计划将这两家公司引入马来西亚设立及发展的潜在业务合作。
两个月后的8月份,万顺瑞强又以550万港元收购了深圳万顺福全部股权,由此入局电商平台运营业务。随后于今年1月,万顺瑞强又计划将新能源汽车经销商万顺新能源收入囊中,订立谅解备忘录拟透过注资或转让股权方式收购后者。
今年6月,万顺瑞强再次与万顺科技订立谅解备忘录,拟与万顺科技旗下网络叫车服务的子公司合作,以在中国和马来西亚布局网约车业务。
“蹭”上新能源汽车和网约车热点的万顺瑞强,股价随即迎来资金爆炒。
去年6月,公司首次披露与万顺科技的合作计划后,股价在6月28日突然暴涨283.3%;随后11月初至次年1月7日,其股价持续攀升,累计涨幅近500%!
而在“蹭”上新能源汽车和网约车业务之前,万顺瑞强只是一只几乎无人问津的“仙股”,市值仅几千万港元且流动性极低。
万顺瑞强这波操作让市场大跌眼镜:明明基本面惨淡,却仅凭一连串“跨界合作”和收购,硬生生把自己包装成“新能源+网约车”概念股。这种脱离基本面、连订单支撑都没有的炒作狂欢,能否真正持续显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万顺瑞强与网约车平台的合作还只停留在“意向”层面,压根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经销行业早已内卷成一片红海,公司收购汽车经销商万顺新能源后,能不能从中分到一杯羹,实在说不准。
更离谱的是,公司主业还没走上正轨,手头现金也不宽裕——2024年5月底现金及银行结余仅714.2万令吉(约合人民币1213万元),却放话要同时开拓新能源车销售、电商、网约车三大赛道,管理层真有能力玩转吗?
频频配股、并股,甩掉“仙股”标签
港股市场妖股(尤其是老千股)的核心特征是:通过低价配股“圈钱”,再用并股(如10股并1股)来掩盖股价下跌,制造“股价上涨”假象,以此循环收割投资者。
万顺瑞强不仅爱好“蹭热度”,还具有很多老千股共同的特点:热衷于资本运作,频繁配股、合股。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4月至2024年6月期间,万顺瑞强共进行了高达6次的配股操作,合计发行超过2亿股股份,累计募资约2171万港元。
有意思的是,多数港股上市公司配股筹资主要用于增强研发或开拓市场,万顺瑞强则更注重用来“续命”,而非业务扩张或技术升级。
在这六次配股筹资中,万顺瑞强有四次用于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另外两次用于偿还承兑票据的本金及利息。配股虽能暂时缓解万顺瑞强的债务压力,但频繁稀释股本会降低每股价值,长期而言会损害广大中小股东权益。
不仅如此,万顺瑞强还进行并股,使得股价表面上呈现“上涨”的态势。
2021年及2024年,万顺瑞强分别进行了两次股份合并:8股合并成1股、10股合并成1股。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将多股合并为一股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之前股价大幅下跌的现象,使得股价的票面价格变大,给投资者造成股价上涨的假象。
对比2024年8月并股前仅为0.55港元左右的股价(不复权),在并股后公司股价直接冲上约5.5港元/股的高位,一下甩掉了“仙股”标签。
然而并股之后的万顺瑞强,并未能改变流动性低迷的窘境。今年以来,公司单日成交额多数在100万港元以下,在所有港股中明显偏低。
股权结构方面,Wind数据显示,于2024年11月底,万顺瑞强前四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55.6%股权,其中主席兼行政总裁Loh Swee Keong透过旗下公司持有公司18.24%股权,另一大股东李明峰则持股16.67%。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叠加公司股票流动性低,意味着只需少量资金即可大幅拉抬或打压公司股价,配合消息炒作制造“强势上涨”的走势。
当前万顺瑞强股价持续走高,且估值处于高位(富途牛牛显示其市盈率TTM超1000倍),投资者需留意该股票的波动风险。
投资者若不想被“收割”,唯有坚守一个原则:看不懂的生意,不要碰;讲不清的逻辑,不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