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早盘,港A两市半导体概念股集体走强,中芯国际(688981.SH)一度涨约10%,并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堪称“大象起舞”。
截至发稿,中芯国际(688981.SH)、华虹公司(688347.SH)、东芯股份(688110.SH)、中微公司(688012.SH)、阿石创(300706.SZ)、赛微电子(300456.SZ)、长川科技(300604.SZ)均大涨。
港股方面,中芯国际(00981.HK)创历史新高,华虹半导体(01347.HK)等个股亦走强。
半导体板块的走强,或源于多重因素的共振——
消息面,近日,英伟达被认定违反反垄断法的消息,引起了一连串反应。有分析人士指出,英伟达收购迈络思,完善了其在高性能计算和AI芯片领域的产业链布局正是生态垄断的体现。
英伟达通过捆绑销售与排他性协议,将AI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捆绑销售,从而排挤竞争对手,实现生态垄断。
反垄断调查进一步促进国产算力的逻辑确定性走强,国产算力可能得到市场认可。
另外,英伟达此前公布2026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其中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惨不忍睹”。受美国政府禁令的“棒喝”,英伟达旗下H20芯片的销售额锐减。
而反观国内,从年初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到百度昆仑芯签下中国移动大额订单,市场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推动国内芯片厂商和互联网大厂利用英伟达芯片供应不稳定的窗口期全力抢占市场。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于深圳召开。会上,腾讯宣布全面开放自身AI落地能力与优势场景,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推动AI从技术概念加速转化为千行百业的实际应用。这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国产芯片的热情。
此前,腾讯还曾表示,公司有足够的AI GPU芯片来应对未来模型训练需求,不需要继续采购英伟达H20。针对推理会转向非西方的AI芯片。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在AI推理芯片上,国内如寒武纪、海光信息、摩尔线程等公司的产品能力已经不错,未来几年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广阔,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恰逢其时。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机构近期频频唱多,也进一步刺激了半导体板块的人气。
近日,高盛将中芯国际港股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同时,上调2028与2029年的营收和每股收益预测。该行指出,受中国IC设计公司和人工智能趋势的推动,预计中芯国际的长期增长将更加强劲,这将支撑其产量和平均售价。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当前半导体周期仍处于上行通道,其中AI持续强劲,泛工业接棒消费电子也进入复苏阶段。
展望未来,该行指出,AI仍将是半导体产业向上成长的最大驱动力,一方面云端AI需求持续,另一方面终端AI应用有望加速落地,并且中国半导体厂商在后续AI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显著提升,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其投资逻辑具体可以分为两条主线,其中云端看国产替代,终端看下游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