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布了三年来首次季度利润下滑。第二季度净利润暴跌近30%,至63.6亿元人民币(约合8.92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
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汽车制造商自2021年以来一直在国内外快速扩张,但利润率放缓已开始对其盈利造成压力。尽管营收同比增长14%至2010亿元人民币,但这一增幅不足以抵消降价带来的压力。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8%下滑至约18%,凸显了降价对盈利能力的侵蚀。
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但竞争日益激烈。比亚迪、特斯拉、吉利、蔚来和小鹏等巨头与数十个小品牌陷入了价格战。为了保持竞争力,比亚迪今年大幅下调了20多款车型的价格,折扣幅度高达34%。
这一策略提升了销量,但挤压了利润,而整个行业的库存过剩也迫使汽车制造商进一步降价。这种无情的“逐底竞争”已经迫使一些规模较小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倒闭。
监管机构已开始介入。今年7月,中国当局敦促汽车制造商结束所谓的“内卷化”,即一种人人皆输的恶性循环。官员们警告称,不受约束的价格战可能会损害供应链,并损害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全球声誉。
就连曾参与引发2023年价格战的比亚迪,现在也承认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长期商业模式。该公司高管在6月份表示,当前的降价战不可持续,并可能对行业造成持久损害。
尽管比亚迪国内利润暴跌,但其海外业务却蓬勃发展。2025年前七个月,国际销量增长了一倍多。该公司已在欧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取得重大进展。
5月份,比亚迪在欧洲的月销量超过了特斯拉。该公司还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厂,并租用了滚装船队以加速出口。巴西已成为其最大的国际市场之一,约占其国际销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尽管海外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但并不足以完全弥补中国市场利润率的疲软。分析师表示,更高的营销费用和更多的新技术采购正在拖累利润。
比亚迪的财务负担也不断加重,其营运资金 defi从3月份的958亿元人民币扩大至6月30日的122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升至71.1%。
与此同时,该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在继续提供大幅库存折扣的同时管理对供应商的付款。此前,比亚迪经常拖延付款超过200天,远远超过全球行业标准。现在,政府的新规定要求供应商必须在60天内付款。虽然这一转变有助于保护规模较小的供应商,但却削弱了比亚迪的财务灵活性,并给其资产负债表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研发支出也在增加,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比亚迪依靠对电池、电气化和智能汽车技术的大力投资来维护其长期领先地位。像阳旺和防城堡这样利润率更高的品牌或许能带来更高的利润,但打造这些品牌需要时间。
分析师已下调预期。比亚迪原定于2025年销售550万辆汽车,但目前预计销量在500万至520万辆之间。该公司仍然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也是该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将利润率的下降描述为“竞争的伤疤”。不过,该公司仍然维持比亚迪股票的“跑赢大盘”评级,并大力推崇比亚迪的全球规模和技术优势。
想要您的项目在加密货币的顶级思想面前吗?在我们的下一个行业报告中,数据符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