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說過要隨時保留足夠的現金來應對不確定性,因為波克夏還有很多保險業務,所以要留足現金,防止出現一些超預期的賠付,防止公司出現流動性風險。巴菲特也從來不用槓桿,他認為聰明的人唯一的死法就是加槓桿,所以在投資上巴菲特一直是非常保守的,留了足夠的現金。但他這次留的現金創歷史紀錄,主要是因為他認為美股在過去幾年漲太多了,泡沫太大,所以在去年他不斷減持美股。根據波克夏的2024年年報,去年巴菲特減持了一半的蘋果持股,還有大量的美國銀行等持倉,帳上的現金已經達到3,500億美元,相當於2萬多億人民幣。
巴菲特持有這麼多現金,其實是一貫的做法,就是在市場出現泡沫的時候,大量減持,留足現金,為下一次發生股災做準備,所以他這次也談到了巨額現金儲備的目的,他幽默地說並不是說為了讓繼承人格雷格·阿貝爾後面更好操作,也不是為了讓他的業績更好,而確實是經濟的考慮,所以
另一方面,留足現金之後,他什麼時候入場?巴菲特沒有明確回答,但是他打一個比方,就是明天肯定是沒有機會,但是5年之內會爭取把現金儲備降到500億美元以下,意思就是說短期之內美股還沒有很好的佈局機會,但是5年之內肯定會出現。巴菲特通常是在美股大跌的時候才佈局,所以也意味著他認為美股還沒跌到位,還沒到一個他要出手的時候。
這一點也給我們很多投資者以啟示,雖然大家資金量沒有巴菲特那麼大,人家已經上萬億美元的總資金量,但是保留一定的現金頭寸、應對不時之需,特別是市場出現意外下跌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子彈去加倉,這個做法是可以藉鑑的。
格雷格·阿貝爾一直在巴菲特手下做基金經理,所以他的投資理念應該說是和巴菲特一脈相承的,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投資還是非常主觀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他對於宏觀、對於行業的看法、對於公司的看法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雖然整體投資理念不會發生重大改變,但是在投資的方向上有可能一定會有調整。
比如說格雷格·阿貝爾現在50多歲,他比巴菲特要年輕40歲,應該說他對於科技方面的了解會比巴菲特更深入,所以在科技股上投資有可能會加大比例。巴菲特以前很少投科技股的,蘋果是個例外,因為蘋果推出iPhone之後其實是個消費品公司,它已經不是純粹的科技股了。
巴菲特很熟悉的一些朋友,像是比爾蓋茲、貝佐斯,他們的公司微軟、亞馬遜雖然也都是比較好的公司,包括谷歌,巴菲特和這些創辦人都很熟,但是他不投是因為他固執地堅守能力圈,他認為自己對這些科技公司不了解,所以雖然很偉大,但是不願意投。格雷格·阿貝爾對於巴菲特來說還是新生代的一個投資人,他可能會對科技方面的理解更深刻一點,有可能會多佈局一些科技。
對於中國的看法,格雷格·阿貝爾也一直是積極看多中國資產的,雖然目前還沒有行動,但是也不排除未來接棒之後配一部分資產到中國市場,因為我們知道未來的世界格局逐步從“一超多強”演變為G2格局,中美在科技上也是齊頭並進,而且中國經濟擁有自身的優勢,可能會產生很多偉大的企業。格雷格·阿貝爾也有可能出於風險資產分散配置的原因去佈局一些中國股票,包括港股以及中概股,甚至透過滬港通、深港通配置A股也都是有可能性的,畢竟過去60年是美國的世界,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未來60年是中國的世界,所以配置中國資產有可能會成為很多外資的選擇。
近期國內方面,金融監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一攬子重磅政策,涵蓋方方面面,包括對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調整,以及對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特別是這次降息降準走在了美國的前面,美聯儲5月份還是選擇了按兵不動,今年第三次延遲降息,我們是在美聯儲降息之前進行了小幅降息,同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相當於釋放出1萬億的長期資金。
我們在當前這個背景之下進行貨幣寬鬆,主要是為了應對關稅戰等不利因素造成的衝擊,近期因為川普單方面挑起的關稅戰,導致中美貿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有一些出口美國的商品暫停發貨。最近由於有一些生活必需品美國人也需要,所以沃爾瑪這些大型超市也是選擇主動承擔關稅的成本,向中國下訂單。
現在中美在瑞士進行第一輪貿易磋商,已經決定建立一個磋商機制,後續可能會通過多輪談判推動中美貿易正常化,但這個是需要一定過程的,對於外貿的影響,我們只能是通過提振內需、提振國內經濟增長的力度來對沖,所以在這個時降息降息是一場及時降息,有利於提振。
在這項攬子重磅政策裡面,除了降準降息之外,我覺得對於資本市場的支持尤其重要,因為當前房地產市場只要穩住就可以了,只要房價不大面積下跌、成交量能夠出現回升,樓市就穩住了,但是樓市想回到一個大幅上漲的狀態不太可能,因為宏觀條件已經變了,所以這時候持續活躍資本市場,成為中央重要的政策方針。
所以我們也看到,近期多次重要的會議都提到,要穩住股市,要持續活躍資本市場。因為現在推動資本市場走強,產生一輪多頭市場,是帶來財富效應、提振消費最好的手段,同時也是破局的關鍵。
在2008年遇到次貸危機的時候,當時我們採取的是4萬億,透過大規模的基礎投資來拉動經濟,產生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是也產生了比如說落後產能重新上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負債累累這些後遺症。現在我們沒辦法再重走老路,以前經濟出現增速放緩,我們是拉動房地產,讓房地產成為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但是現在房地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這時候我們的重要抓手就是活躍股市。
所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發布會上表示,他也關注到巴菲特股東大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巴菲特雖然退休了,但是價值投資理念永遠不會退休,價值投資理念同樣適合中國市場,投資者要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確實我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居民配置資產的一個重要方向,而且在過去4年,由於投資者缺乏投資信心,消費者也出現預防式儲蓄的現象,我國居民存款大量增加,達到60萬億左右,現在居民存款已經大概160萬億,如果能夠推動資本市場走出一輪牛市,吸引160萬億的居民已經大約160萬億,如果能夠推動資本市場走出一輪牛市,吸引160萬億的居民可能向資本市場增長
人形機器人等科技板塊吸引了許多投資資金的流入,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所以這次降準降息,釋放出1兆的長期資金,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道可能會比較大。
另外一個重點領域就是消費領域。消費對GDP成長的貢獻,這幾年都超過了投資和出口的總和,達到50%以上,提振消費對於穩定內需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這次釋放的流動性可能流入消費領域是一個重點。
財政部前段時間也是發布了1.5萬億的超長期國債發行計劃,其中有8000億用於“兩重”項目,5000億用於“兩新”項目,其中“以舊換新”也占到了3000億左右,這些都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手段,所以消費領域也是資金重點流入的領域。
降準降息它相當於釋放出一個政策利好,也是流動性寬鬆的一種表現,一般在低利率環境之下,權益資產的表現會好於債券類的資產。我們也看到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發行明顯回暖,去年基本上是固收類的產品好賣,今年很多權益類的產品也出現提前結束募集,募集金額比去年同期要明顯回升,這和今年以來科技股牛行情帶動了一輪賺錢效應,加上去年9月24號政策轉向帶來股市大幅上漲有關,這些都吸引了場外資金入場,而許多老百姓是透過買公募基金入市的,所以在低利率環境之下,在當前資產荒的情況之下,好的股票、好的基金有可能成為資金配置的一個重點。
中美經貿會談取得實質進展,在瑞士日內瓦中美經過磋商發布了聯合聲明,大幅下調加徵的關稅,極大地提振了全球資本市場的信心。港股美股均大幅上漲,今天A股出現高開之後震盪上行,呈現出普漲的格局,市場的信心明顯回升,而賺錢效應也出現了明顯提升。
今年以來科技股行情愈演愈烈,雖然經過一段時間調整,許多科技股已經重拾升勢,甚至創出年內新高,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AI板塊成為今年主要的領漲板塊,這也體現出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科技股先行帶來賺錢效應,從而帶動資金流入A股市場,消費白馬股,新能源紛紛表現。
「五一」期間我到美國第七次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在去奧馬哈之前,帶十幾位企業家參觀了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巨頭,了解到從DeepSeek橫空出世之後,全球資本對於中國科技創新的信心大幅提升,特別是人形機器人等AI板塊,體現了我們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科技創新的信心大幅提升,特別是人形機器人等AI板塊,體現了我們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科技牛的行情可能會貫穿全年。未來5-10年,中國在科技方面可望與美國齊頭並進,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格局,這一輪科技牛行情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後續來看,在經貿諮詢機制建立之後,市場對於關稅的擔憂大大降低,而隨著賺錢效應的提升,場外資金可望加速入場。
過去幾年居民存款出現了明顯的增加,現在我國居民存款高達160萬億,隨著市場的賺錢效應提升,以及政策對於資本市場大力支持,居民儲蓄將啟動向資本市場大轉移,給資本市場帶來源源不斷增量資金,而外資也普遍看好A股和港股未來的投資價值。
那麼今年以來,外資流入A股和港股的資金量明顯增加,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大行也紛紛發布了看好A股市場的報告,預計後市還可以進一步看到一線機構積極做多中國優質資產。和美股相比,A股市場整體的估值不到美股的1/3,將會呈現出強烈的估值窪地效應。而未來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AI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也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這些科技創新板塊。建議投資人可以積極做多優質資產,透過佈局A股優質股票或優質基金,來把握這輪行情的機會。
(作者為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