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的通脹數據在週末公布,報告了4月份的價格變化。消費者價格環比上漲0.1%,但年度價格變化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0.1%的負值。同時,生產者價格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生產者價格已經連續31個月處於負值區間,目前幾乎沒有跡象表明這一情況會很快改變,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外匯分析師沃爾克馬爾·鮑爾(Volkmar Baur)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領先整體PPI的兩個子類別——採礦和原材料的價格趨勢,最近顯示出加劇的負面趨勢。這表明生產者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可能仍將保持負值。然而,生產者價格子類別中的跡象也表明消費者價格趨勢將保持低位。"
"美國和中國之間昨天達成的協議,初步階段內大幅降低相互關稅,應該會對價格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見上文)。然而,中國走向通縮的趨勢已經持續了更長時間,可能只會受到這一改善的微弱影響。"
"因此,通脹仍然處於低位,接近通縮。短期內或許不太可能再有進一步的降息。然而,從結構上看,方向可能是明確的。儘管人民幣在幾天內享受了政治利好,美元/人民幣目前回落至7.20以下,但人民幣在中期內更可能會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