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X168財經報社(歐洲)訊 外匯市場陷入混亂局面,受美元疲軟影響,亞洲貨幣正達到罕見的最高水平,並引發央行干預以抑制過度升值。隨着市場開啓「拋售美國」的瘋狂浪潮,高盛警告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利率可能會下降。
香港金融管理局上週五(5月2日)拋售了創紀錄數量的港元,以阻止其升值,並維護其已實行42年的聯繫美元匯率制度。臺灣央行也出手干預,因爲臺幣匯率創下了198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離岸人民幣匯率升至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種波動表明,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變化的關稅政策加劇了人們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全球儲備貨幣的撤離可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上週,投機交易員對美元的悲觀情緒達到了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投資者越來越不願意持有美國資產。
在「拋售美國」浪潮中,包括日元和人民幣在內的亞洲貨幣正受益於迴流買盤和另類投資的雙重驅動。儘管中美兩國在貿易戰問題上的立場似乎都在軟化,中美兩國似乎仍在努力維持這一策略,前者甚至表示正在評估與美國進行談判的可能性。
(來源:Bloomberg)
傑富瑞(Jefferies)全球外匯主管布拉德·貝克特爾(Brad Bechtel)表示:「解決許多貿易緊張局勢的自然途徑是通過美元的泡沫破滅。」
因此,「押注美元兌亞洲貨幣略微下跌或許是合理的」。
週五,亞洲外匯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彭博指數顯示該地區貨幣出現2022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而新興市場外匯回報率指標則收於歷史最高水平。
新興市場貨幣走強有助於吸引外資流入,降低進口價格,但也可能削弱其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從而損害出口商的利益。
上週五,臺幣領漲亞洲市場,上漲3%,因外國投資者押注美國企業對臺幣半導體的需求將保持強勁,涌入臺幣股市。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稱,由於國內出口商押注美元可能繼續下跌,瘋狂拋售美元,臺幣漲幅呈滾雪球式增長。
人民幣的快速上漲促使臺灣央行表示,其「適時入市」調整了價格走勢。在期權市場上,交易員對臺幣的看漲情緒達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臺灣出口商類似,在貿易衝突期間,中國大陸出口商也不再將美元或美國國債視爲可行的避風港。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已經改變了囤積美元的策略,轉而青睞人民幣。
高盛分析師卡馬克什亞·特里維迪(Kamakshya Trivedi)在報告中寫道:「由於美元承壓,且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利率可能下降,亞洲出口商持有美元存款的風險和回報看起來截然不同。」
人民幣、臺幣和林吉特等貨幣可能會上漲。
港元/美元匯率週五也上漲至7.75至7.85交易區間內的最高水平。這促使香港事實上的央行購買了價值465億港元,約合60億美元,創下了此類操作的最高紀錄,以削弱港元匯率。
在亞洲其他地區,韓元、馬來西亞林吉特和泰銖均飆升逾1%。中國在岸市場因假期休市,將於週二恢復交易。
亞洲貨幣升值也受到投資者將資金從美元轉移的推動。上個月,由於擔心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可能引發國內通脹、損害經濟並阻止美聯儲降息,美元與長期美國國債和美國股市同步下跌。
週五,亞洲貨幣買盤加劇,因市場預期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最終可能改善。這是因爲中國商務部表示,注意到美國高級官員多次表示願意與北京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
展望未來,儘管週五公佈的美國就業數據強於預期,但華爾街仍預計對美元的擔憂將持續存在。
高盛表示,就業報告「反映的是可能出現的情況,而非未來將會發生什麼」。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戴維·亞當斯(David S. Adams)在報告中寫道:「由於美國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且投資者繼續對衝美國投資,我們看跌美元。」
該公司看好歐元和日元。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