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也漲價了!為何多個餐飲品牌逆市漲價?

財華社
更新於
Block Tao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國内餐飲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已進行得如火如荼。


然而,在食材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一些餐飲企業反其道而行,選擇了上調價格。繼麥當勞後,又一家西式快餐企業也要調價。



肯德基上調部分產品價格


12月24日,有媒體報道稱,肯德基啓動近兩年來首次調價,平均漲幅為2%,具體調整範圍在0.5元至2元不等。


肯德基方面也證實了漲價傳聞,其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運營成本的變化,公司會定期評估並謹慎調整價格結構。


消息不胫而走後,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中國(09987.HK)股價於12月24日迎來上漲,午間收盤漲幅為1.77%。而在過去三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出現三連跌。


筆者對比了一家肯德基門店熱辣香骨雞(3塊)產品於12月24日前後的價格,下方左圖為12月24日前的消費價格,原價為12.5元;右圖則為當前價格,原價為13.5元。以此計算,肯德基的熱辣香骨雞(3塊)的價格此次上調了1元,幅度達8%。



不過,肯德基並非上調所有產品售價,「瘋四」特惠、OK單人餐、兒童餐等套餐維持價格不變。肯德基方面表示,這一舉措旨在繼續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高的用餐選擇,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顧客的消費習慣和忠誠度。


此外,筆者咨詢了肯德基客服,客服回復稱,「結合運營成本的變化,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了調整,在各個點餐渠道均已明碼標價。」



在肯德基調價之前,其競爭對手麥當勞早在一年前就已開始調價。


去年12月底,不少消費者發現麥當勞門店開始漲價。而據麥當勞方面稱,此次部分產品平均漲幅約3%。據悉,麥當勞在不同區域門店採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因此門店提價範圍有所不同。


事實上,麥當勞在過去幾年中漲價動作不斷,平均一年就漲價一次。


而「平價西餐」的代表品牌薩莉亞在今年7月也小幅上調了部分產品價格,該公司指:「在消費者能負擔得起的範圍内提供優質服務」。



逆市漲價「自救」?


今年以來,國内餐飲行業面臨消費趨於謹慎、競爭愈加激烈的雙重挑戰,導致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對於消費者而言,西式快餐的價格高與低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紅餐品牌研究院發起的「2023年餐飲消費大調查」顯示,在選擇西式快餐餐廳時,有52.9%的消費者最關注價格。


過去兩年來,國内餐飲行業的價格戰異常激烈,一些餐飲企業甚至給到消費者的促銷價已經不計成本,以至於將消費者教育成「不促銷不打折的時候,我就不消費」的思維,從而對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但鑒於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西餐企業漲價也是在意料之中,若漲幅不大,對於門店店效不會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肯德基與麥當勞在對部分產品提價的同時,雙方分别於今年2月及今年12月下調了配送費。


對於兩家西餐巨頭一邊給產品漲價、一邊下調配送費的做法,有業内人士認為,肯德基和麥當勞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成本、供應鏈、運營等一系列配稱綜合設計,打造長期的、持續的性價比品牌。即使消費降級的趨勢之下,消費者仍然會選擇一個品類中自己認為最好的產品、服務和品牌。


不僅是西餐,國内一些現制茶飲品牌也在猛烈的價格戰中「悄悄」漲價。


近日,國内現制茶飲巨頭蜜雪冰城在部分一線城市對部分產品進行漲價調整,蜜雪冰城方面給出的原因是「綜合考慮市場因素和門店經營」。消費者對此產生分歧,有人認為還能接受,因為相較於二十多元的奶茶還是便宜不少。


對於蜜雪冰城逆市漲價的原因,除了成本上漲外,另一個原因或是由於加盟商們的現實盈利需求,蜜雪冰城需要有節奏的漲價,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這場越來越難「卷」的價格戰中,無論是中餐品牌還是西餐品牌,都備受煎熬。肯德基、麥當勞、蜜雪冰城等各領域的餐飲品牌漲價,或對餐飲市場結束這場價格戰帶來一絲曙光。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全球用戶興趣下滑,特斯拉能否重回巔峯?當歐洲電動車市場整體大漲34%時,特斯拉卻在該時常遭遇重創——4月銷量腰斬,同比暴跌49%。與此同時,瑞銀最新報告將特斯拉目標價定爲190美元,與當前股價相比,特斯拉仍有44%的下跌空間。
作者  Insights
7 小時前
當歐洲電動車市場整體大漲34%時,特斯拉卻在該時常遭遇重創——4月銷量腰斬,同比暴跌49%。與此同時,瑞銀最新報告將特斯拉目標價定爲190美元,與當前股價相比,特斯拉仍有44%的下跌空間。
placeholder
遭遇市值暴跌、關稅陰雲與AI掉隊危機後,蘋果股價還能扛得住嗎?​全球科技巨頭蘋果正遭遇近年來最嚴峻的挑戰。上週,蘋果累計周跌幅達7.57%,與月初相比,蒸發逾3900億美元。現今,蘋果總市值已經跌出3萬億美元,全球市值的王座,拱手讓位於微軟、英偉達。
作者  Insights
昨日 10: 39
​全球科技巨頭蘋果正遭遇近年來最嚴峻的挑戰。上週,蘋果累計周跌幅達7.57%,與月初相比,蒸發逾3900億美元。現今,蘋果總市值已經跌出3萬億美元,全球市值的王座,拱手讓位於微軟、英偉達。
placeholder
400億!甲骨文豪購40萬片英偉達GB200晶片,是否是「星際之門」的關鍵一步?TradingKey -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甲骨文(NYSE: ORCL)計劃斥資400億美元,採購約40萬片英偉達(NASDAQ: NVDA)最新GB200晶片,該晶片為英偉達目前性能最強的AI算力晶片,單價約10萬美元。傳統資料中心難以滿足AI所需的大規模平行運算,需密集配置GPU與AI加速器(如英偉達H100/GB200晶片),英偉達晶片專為支援AI模型的矩陣運算設計,成為業界剛需
作者  TradingKey
昨日 09: 08
TradingKey -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甲骨文(NYSE: ORCL)計劃斥資400億美元,採購約40萬片英偉達(NASDAQ: NVDA)最新GB200晶片,該晶片為英偉達目前性能最強的AI算力晶片,單價約10萬美元。傳統資料中心難以滿足AI所需的大規模平行運算,需密集配置GPU與AI加速器(如英偉達H100/GB200晶片),英偉達晶片專為支援AI模型的矩陣運算設計,成為業界剛需
placeholder
蘋果(AAPL)股價八連跌,不聽川普的話的慘痛代價?TradingKey - 在關稅威脅和自身產品力有所削弱的背景下,蘋果股價(AAPL.US)連續8日下跌,成為5月科技股反彈潮的唯一下跌「七巨頭」。蘋果股價下滑似乎驗證了一種說法:落後就要挨打,不聽話就要被教訓。截至5月23日週五,蘋果股價已經連續8個交易日下跌,最新收盤價為195.27美元。5月以來,納斯達克指數反彈超7%,標普500指數上升3.5%,但同期蘋果下跌了8%,且年內下跌22%。美國
作者  TradingKey
昨日 03: 45
TradingKey - 在關稅威脅和自身產品力有所削弱的背景下,蘋果股價(AAPL.US)連續8日下跌,成為5月科技股反彈潮的唯一下跌「七巨頭」。蘋果股價下滑似乎驗證了一種說法:落後就要挨打,不聽話就要被教訓。截至5月23日週五,蘋果股價已經連續8個交易日下跌,最新收盤價為195.27美元。5月以來,納斯達克指數反彈超7%,標普500指數上升3.5%,但同期蘋果下跌了8%,且年內下跌22%。美國
placeholder
量子計算股狂歡!龍頭IonQ單日暴漲35% CEO豪賭"量子英偉達"TradingKey-週四美股市場迎來量子運算概念狂歡,IonQ(NYSE: IONQ)以35%的漲幅領漲板塊,D-Wave(NYSE: QBTS)、Rigetti(NASDAQ: RGTI)等企業緊隨其後。 IonQ執行長Niccolo de Masi在採訪中高調宣稱“目標是成為量子計算領域的英偉達”,引發市場對行業整合與技術突破的深度關注。【來源:TradingView】IonQ執行長Nicc
作者  TradingKey
5 月 23 日 週五
TradingKey-週四美股市場迎來量子運算概念狂歡,IonQ(NYSE: IONQ)以35%的漲幅領漲板塊,D-Wave(NYSE: QBTS)、Rigetti(NASDAQ: RGTI)等企業緊隨其後。 IonQ執行長Niccolo de Masi在採訪中高調宣稱“目標是成為量子計算領域的英偉達”,引發市場對行業整合與技術突破的深度關注。【來源:TradingView】IonQ執行長N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