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港股核電板塊集體大漲。中核國際(02302.HK)收盤飙漲129.78%,中廣核礦業(01164.HK)漲8.43%,中廣核電力(01816.HK)漲3.92%,中廣核新能源(01811.HK)跟漲。
在A股市場 ,相關概念股同步衝高。大西洋(600558.SH)、保變電氣(600550.SH)、尚維股份(603333.SH)、融發核電(002366.SZ)均成功錄得漲停板,久盛電氣(301082.SZ)大漲13.25%,國光電氣(688776.SH)漲10.49%,南風股份(300004.SZ)漲7.42%,英傑電氣(300820.SZ)漲6.43%。
消息面上,據報道,當地時間5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系列有關核能的行政命令,計劃在2030年前啓動10座大型核電站建設,並在2050年前將美國核電產能翻四倍。
投行Jefferies表示,美國的行政令可能大幅提高鈾需求。該行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四項以核能為重點的行政命令標志著美國數十年來對核能產業最大力度的幹預。
此消息公佈後,立即引爆美股核電板塊。當地時間5月23日,核燃料公司Centrus Energy股價飙升21.59%,自4月7日以來累計漲幅達108.14%,實現翻番;全球最大上市鈾業公司Cameco收漲11.13%,自4月7日以來累計漲幅55.14%。
深入分析,近期美股核電股反復活躍,其深層邏輯與AI爆發式發展帶來的電力危機有關。美國AI市場發展較早,電力需求大且供給不足,故尋求可控核聚變等新能源支持。
而排放極低,輸出穩定性較佳的核電被看作關鍵方向之一。業内不少專家發聲,「AI儘頭是核電」。今日,港A兩市核電板塊上漲,或也源于這波炒作熱情。
近幾年來,在AI技術浪潮下,大量數據中心湧現,給電力需求帶來爆發式增長。
據機構測算,AI耗電在全球電力消耗中的佔比,將從2023年的2%左右,提升到2030年的10%。未來如果真正進入通用人工智能時代,耗電量只會更大,所造成電力行業的缺口也會更大。
此前,多位科技大佬們也紛紛發出警告。特斯拉CEO馬斯克曾指出,人工智能在擴大規模時面臨三大限制:芯片、變壓器和發電能力。他猜測,也許到明年年中、明年年底,人們將開始遭遇發電方面的挑戰。
谷歌也曾警告稱,美國正面臨電力危機。谷歌能源市場開發全球主Caroline Golin表示,公司意識到可再生能源可能導致電網不穩定後,開始探索核能應用。
在此背景下,作為核電燃料的核心原料,機構普遍認為,天然鈾正迎來歷史性配置窗口。
高盛此前研報指出,全球鈾礦市場正走向一個結構性短缺時代。當前全球鈾礦供應體系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許多現有礦山已經運營超過30年,資源日益枯竭;另一方面多個新建項目投產周期較長,如NexGen能源的Rook I礦預計需要6至8年才能投入生產,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高盛表示,這一趨勢將于2025年開始加速,到2040年全球鈾礦缺口將達1.3億磅。同時核電需求在AI時代激增,全球核電裝機潮迎來全面爆發。
浙商證券亦指出,天然鈾將顯著受益此次遠期核電需求預期增長,且天然鈾供需偏緊格局或將進一步強化,天然鈾長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