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保守派領導人弗里德里希·梅茨(Friedrich Merz)在週二經過前所未有的第二輪議會投票後當選為總理,此前他與中左翼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的聯盟在初次投票中遭遇意外失敗。
梅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CDU/CSU)在二月份的聯邦選舉中獲勝,並與社會民主黨達成了聯盟協議。該協議概述了旨在復甦經濟增長的措施,包括企業減稅和降低能源價格,同時堅定承諾支持烏克蘭並增加國防開支。
作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經濟對歐元有著重要的影響。德國的經濟表現,國內生產總值,就業和通貨膨脹,可以極大地影響歐元的整體穩定性和信心。隨著德國經濟的走強,它可以提振歐元的價值,而如果歐元走弱,則相反。總體而言,德國經濟在塑造歐元在全球市場上的強勢和形象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因此在該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在2009年至2012年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期間,德國在設立各種穩定基金以救助債務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危機之後,它在實施「財政契約」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這是一套更嚴格的規則,用於管理成員國的財政和懲罰「債務罪人」。德國是「金融穩定」文化的先鋒,德國經濟模式被歐元區其他成員國廣泛用作經濟增長的藍圖。
德國國債是德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像所有債券一樣,它們定期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即息票,然後在到期時支付貸款的全部價值,即本金。由於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國債被用作其他歐洲政府債券的基準。長期國債被視為一種堅實的、無風險的投資,因為它們得到了德國民族的充分信任和信用的支持。正因如此,它們被投資者視為安全港——在危機時期增值,而在繁榮時期下跌。
德國國債收益率衡量的是投資者持有德國國債預期的年回報率。和其他債券一樣,德國國債定期向持有者支付利息,稱為「息票」,然後是到期時債券的全部價值。雖然息票是固定的,但收益率會隨著債券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被認為更準確地反映了回報。國債價格下跌會提高票面利率占貸款的比例,從而導致收益率上升,反之亦然。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德國國債收益率與價格走勢相反。
德國央行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它在德國國內以及更廣泛地區的央行實施貨幣政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它的目標是價格穩定,或者保持低通脹和可預測。它負責確保德國支付系統的順利運行,並參與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德國央行向來以保守著稱,將對抗通脹置於經濟增長之上。它對歐洲中央銀行(ECB)的設置和政策產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