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正的觀察者來說,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戰略目前顯然正在慘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拒絕呼籲達成"協議"。原本旨在幫助美國汽車工業重拾昔日輝煌的汽車關稅不得不撤回。對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進口的關稅也毫無成效。簡而言之,基於錯誤信念的關稅正當理由的整個紙牌屋正在崩潰,即美國可以通過向世界其他地區提供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來獲取經濟、政治和/或軍事讓步,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外匯分析師烏爾里希·勞赫特曼(Ulrich Leuchtmann)指出。
"在自由市場中,貿易只有在雙方受益時才會發生。廢除貿易也會傷害美國經濟:他們拒絕他人進入他們的市場,同時也拒絕自己獲得外國產品的機會。這也應該結束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關於‘馬阿拉戈協議’(MALA)的想法。一方面,有讓世界其他地區承諾協調美元貶值的想法。可以說,MALA在狹義上的定義。然後還有強迫外國央行將其儲備轉換為無利息或低利息的永久債券的想法。從經濟上講,這相當於美國財政部放棄對外國央行的全部或部分負債。"
"我甚至不想想像如果美國強迫一大群債權人進行重組會發生什麼。國債的避險地位將不復存在。永遠永遠。問題在於,只有其避險地位允許美國財政部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任何向普通債務人提供信貸的人,只有在他們期望收回所借資本時才會這樣做。對於美國財政部的債權人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相信他們將從未來的初級預算盈餘中獲得支付。問題在於,這種盈餘幾乎無法預期:美國財政部的初級預算已經赤字超過20年。"
"如果美國總統摧毀了國債的這一特性,美國財政部將不得不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永久性緊縮財政策劃。如果出於政治或經濟原因無法做到這一點,美國將面臨‘利茲·特拉斯時刻’:收益率呈指數級上升。在我看來,強制重組無疑會摧毀國債的‘避險’特性。然後這一政策也將失敗——就像關稅政策目前正在失敗一樣。只有到那時,崩潰才會更響亮,附帶損害也會更大——包括美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