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业绩改善以及“出海潮”爆发等因素的影响,港股创新药板块在今年迎来超级行情,百济神州(06160.HK)、信达生物(01801.HK)众多概念股出现狂飙猛涨。
在这个大背景下,轩竹生物-B(02575.HK)自10月15日上市以来就备受资金青睐,其股价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较其发行价11.6港元飙升了超过450%。
除板块集体大涨的原因外,轩竹生物股价的暴涨也和自身的研发进展及商业化表现有关。
资料显示,轩竹生物是四环医药(00460.HK)拆分出去独立运营的创新药企,依托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即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生物药研发平台以及临床开发平台),公司开发了多样化且均衡的管线。截至2025年9月26日,轩竹生物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积极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三项NDA批准资产,一个药物项目处于NDA注册阶段,一个药物项目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四个药物项目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五个已获IND批准。
在管线中,轩竹生物有三款核心产品,且均已实现商业化上市。其中,KBP-3571(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创新质子泵抑制剂(PPI))于2023年6月获得NDA批准,此后其商业化已开始带来收入。自2024年起,KBP-3571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此外,XZP-3287(靶向乳腺癌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及单药治疗晚期HR+/HER2-乳腺癌获得国家药监局的NDA批准,并于2025年7月开始商业上市XZP-3287,这将深化轩竹生物在乳腺癌治疗市场的占有率。
于2025年8月,轩竹生物获得XZP-3621(靶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NDA批准,XZP-3261商业化后,这将进一步扩大轩竹生物的收入流。
轩竹生物的管线设计从战略上平衡了开发风险和创新,使公司的商业化或后期资产能够支持早期创新药物的开发。另外,轩竹生物对每个重点适应症都采取分阶段发展策略。这些举措都有利于缓解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招股书还披露,轩竹生物的首款获批产品KBP-3571自商业化以来直至2025年6月30日取得了48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销售额,初步成功证明了其商业化能力。
而得益于KBP-3571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轩竹生物的收入也在快速增长。
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轩竹生物的收入分别为2.9万元(人民币,下同)、3009.4万元、1789.3万元;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3.01亿元、5.56亿元、1.11亿元,主要因商业化战略处于初期阶段及公司在运营中产生经营开支。
从时间节点来看,XZP-3287、XZP-3621均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商业化,后续有望贡献更多业绩增长,带动轩竹生物的收入再上新台阶,同时也有助于公司早日实现扭亏为盈,开启正向循环,其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