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驾驶从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转向大众市场的“刚需选项”,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正以技术破局者的姿态改写行业格局。
这家深耕智驾领域的科技企业,不仅成为国内首家达成硬件千万级量产交付的智驾科技公司,更跻身全球前五大智驾芯片厂商行列,用“软硬一体”的核心能力,成为推动智驾技术普及的关键力量。在智能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家港股上市企业凭何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力?答案或在其技术基因、生态布局与商业化智慧中。
技术护城河:软硬一体的路径革命
地平线的核心优势,在于植根中国的本地化技术能力,这也是其未来增长的基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市场,地平线的本地化技术能力使其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保证其在中国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的竞争优势。大量的研发积累和多年的本地化业务运营,是其在设计应对中国独特且具有竞争性的路况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方面具备深刻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地平线能够提供软硬一体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算法、处理硬件及整套开发工具,这种集软件、硬件及工程能力于一体的独特定位奠定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建立了更高的进入壁垒。
生态破局:智驾平权的 “最大公约数”
在智驾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生态竞赛”的过程中,地平线以开放姿态构建的产业生态,成为其快速崛起的关键推手。不同于封闭的解决方案商,地平线秉持“全维开放”理念,为OEM和第三方开发商提供芯片、算法、开发工具链等多层次合作选项,将各方资源整合为完整的智驾供应体系。
这种开放策略精准契合了“智驾平权”的行业需求。通过开放生态,地平线既能满足头部车企的差异化定制需求,也能为中小车企提供高性价比的标准化方案。
商业化落地:从量产验证到全球认可
技术与生态的价值,最终通过商业化落地得以兑现。地平线早已跳出“技术空谈”的陷阱,将量产能力视作核心竞争力,通过大规模交付不断优化产品与成本结构。从初期的基础辅助驾驶方案,到如今的高阶智驾系统,地平线的产品交付量持续高速增长,2025年8月,其征程系列处理硬件累计出货量突破千万套。
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来自客户合同的收入同比大增67.6%,至15.6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到65.36%。
随着高价值的征程6系列芯片大规模上车,产品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同时规模效应让成本持续摊薄,毛利率稳步增长。这种健康的商业表现,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关注,多家国际大行纷纷给予“买入”评级,认为其在智驾普及浪潮中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不过,光环之下挑战犹存。全球智驾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智驾技术快速迭代要求持续的技术突破,对研发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如何在规模化交付中保持产品体验的一致性,也是对工程能力的持续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