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重挫!未來走勢將如何?【每周更新】

市場回顧
上週(9/18-9/22),全球市場普跌。美股方面,標普500指數跌2.93%,道瓊指數跌1.89%,那斯達克100指數跌3.30%。歐股方面,歐洲STOXX 600指數下跌1.88%。亞股方面,台灣指數跌3.41%,跌幅最大。
【圖源:MacroMicro 日期2023/9/18-2023/9/22】
【圖源:MacroMicro 日期2023/1/1-2023/9/22】
1. 聯準會如期暫停升息,但釋放鷹派訊號
美東時間9月20日,聯準會公佈利率決議,如市場所料,聯準會暫停升息,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仍為5.25%至5.50%。但在點陣圖中,聯準會上調此後兩年的利率預期,釋放了高利率將維持更久的訊號,被視為鷹派。
【圖源:MicroMacro】
對於年內是否再度升息,鮑威爾稱經濟活動更加強勁,意味著還需採取更多利率行動。在公佈的經濟預測中,聯準會上調了2023年的GDP預測,從6月的1%上調至2.1%。
【圖源:MicroMacro】
Mitrade分析師:
這次聯準會FOMC會議傳遞訊號偏鷹,能夠確定的是聯準會將採取「更高、更久」的利率策略,預期年內聯準會還有一次升息。
至於降息,點陣圖顯示聯準會預期明年僅降息50基點,但鮑威爾否認軟著陸是基準情景,說明明年經濟仍有很大不確定性。若發生衰退,聯準會降息可能超預期。
2. 科技股重挫,接下來怎麼走?
上週美國股債齊跌,標普納指已連跌三週,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稱號的基準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在周五盤中曾突破4.50%大關,為2007年來首次。
【圖源:MicroMacro】
基於歐美央行在更長時間內將利率維持在更高位的前景,投資人在最近一周大舉拋售股票類資產。 EPFR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20日的一周,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69億美元資金,其中,美國股票基金的資金外流規模最大。
那斯達克指數100指數上週累跌3.30%,市值最大的七檔科技股(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市值合計蒸發1,480億美元。
花旗集團策略師表示,納指期貨持續吸引看跌資金,空頭部位增加,顯示很少投資人願意對成長股/科技股相關指數近期反轉的可能性持樂觀看法。不過,看跌押注的整體動能已經降溫,限制了股市大幅回檔的風險。
Mitrade分析師: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在高利率的壓制下,估值過高的科技股下跌風險增加。短期內,納指有超跌反彈的可能,但長期看,隨著美國長端利率趨勢維持高位,納指開啟大上漲行情的可能不大,震盪機率偏高。
3.美國政府關門危機逼近,有何影響?
美國兩黨分歧加劇,仍在預算問題上纏鬥不休,美國政府可能從10月1日起正式關門。
政府停擺不僅將打擊美國GDP,還可能導緻聯準會11月議息會議無數據可用,可能會讓聯準會傾向於暫緩升息。
而從歷史來看,政府關門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通常是有限的。平均而言,美國利率和美元指數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標普500指數通常反應平平。
不过,2018年至2019年的政府关门是一个显著的例外。当时由于2018年12月FOMC的鹰派会议来袭,叠加美国经济数据走弱,股市出现大幅下跌。
Mitrade分析師:
政府長期關門、更大規模的汽車工人罷工、重啟學生貸款支付以及油價飆升......這些威脅都可能加大美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特別是當美國經濟已經因高利率而降溫時。
股市方面,美國政府的停擺危機可能放大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