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比特币在过去一个月大幅下跌 21%,最低跌至 8.2 万美元,市场情绪急转偏空。然而,曾在 12 万美元高位准确预警回调的分析师,如今却认为当前价格区域已经构成买入机会,与机构投资者日益浓厚的悲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加密分析师 Fefe Demenyi 在 10 月中旬比特币接近 11 万美元时发布看空观点,并指出其长期使用的“总市值日线结构破位”信号再次出现。他认为,该信号历来标志着牛市周期顶部形成,因此选择卖出。尽管当时常用的顶部指标(如 MVRV-Z)未发出警告,他仍坚持自己的框架。事实证明,在随后比特币由 12 万美元大幅下跌至 8 万美元区间的过程中,他的判断得到验证。
随着行情大幅回调,Demenyi 再度转向看多。他在 11 月 23 日写道:“当初比特币 12 万美元时问我要不要买的人,我说不要。现在,是时候买了。”
(来源:X)
在他看来,市场悲观已经过度,技术结构出现明显修复信号,尽管这是否意味着真正的底部已出现仍不确定,但他的框架告诉他,风险与机会的平衡已经发生逆转。
与 Demenyi 的乐观形成对比,机构端的悲观声音越来越强烈。Wincent 高级总监 Paul Howard 指出,不少专业投资者开始认为比特币不仅已在 2025 年见顶,甚至可能长时间都难以重返历史高位。他强调,机构资金的流向已发生改变:真正受到资本支持的领域是稳定币流动性,而不是比特币升值逻辑。他同时观察到长期持有者正在减仓,而利好消息也无法推动价格上涨。
Howard 认为,过去广受散户信奉的“四年周期”模型或许已经失效,市场正进入一个增长放缓、波动收窄、甚至可能长时间横盘的阶段。他预计年底的潜在抛压将继续拖累价格表现。
市场在回顾本轮崩跌时,也开始识别此前明显却被忽视的过热信号。一条获得百万浏览的热门推文总结了这些迹象:美国现任总统推出 Meme Coin、其子发布 DeFi 项目、MetaMask 宣布发行代币、Meme 币狂潮卷全球、比特币从 1.5 万美元暴涨至 12.4 万美元、Solana 从 10 美元涨至 300 美元、明星代币泛滥、大量项目以荒谬的完全稀释估值发行,以及大量投资者试图复制 Michael Saylor 的杠杆买币模式。换言之,泡沫信号遍地都是,只是多数人当时选择忽略。
令投资者更加困惑的是,本轮下跌并非由行业崩溃或基本面恶化引发。与 2021 年不同的是,加密行业如今的收入结构更加健康,项目能够产生真实用户费用,协议也向代币持有人分配实际收益,投机泡沫有所收缩。然而,市场价格仍在一个月内大幅下挫,显示情绪对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基本面。
这也是 Demenyi 转而看多的重要理由之一:他认为市场情绪与基本面之间出现了显著的错配,而这往往代表着周期性机会的起点。
当前市场争论的根源在于问题本身没有唯一答案:究竟技术分析规律依旧有效,还是资金主导逻辑已经完全改变?Demenyi 坚信市场结构具有周期性,会重复过去的行为;而 Howard 则认为,机构资金的流向和商业化趋势才是真正决定价格的力量。
这两种观点并不互相排斥。稳定币确实可能在 2026 年成为加密行业最重要的应用场景,而比特币也可能继续展现周期性价格结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这两种逻辑间做选择:是相信周期与技术,还是接受“时代变了”的可能性。
Demenyi 已经做出了他的选择。他在 11 万美元卖出,如今在 8.7 万美元选择再次买入。这一次,他的技术框架能否继续领先市场,将决定技术派是否仍能够在一个逐渐成熟却始终具备投机本质的市场中保持有效性。